您现在的位置: 海龙 > 海龙采制 > 正文 > 正文

反映叶辛与贵州情谊的纪录片岁月未蹉跎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2/27 10:44:58
6月10日,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叶辛与上影集团青年导演叶田到惠水县叶辛好花红书院调研,为影视纪录片《岁月未蹉跎》踩点布线。导演叶田在叶辛好花红书院踩点。生于年的叶辛在19岁那年,从上海到贵州省修文县砂锅寨插队落户,从此这片土地与叶辛的生命轨迹交织在一起。叶辛的第一部小说《高高的苗岭》,就诞生于贵州山水间。此后的《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家教》到后来的《云山万里满眼春》《打开贵州这本书》《爱上荔波》等,无不烙上贵州的印痕。不管在贵州的岁月还是离开贵州后数次重返第二故乡,叶辛的足迹几乎遍及贵州的山山水水。在贵州往往返返,叶辛又多了许多发现,他说,其实青春的岁月并未蹉跎。导演叶田在叶辛好花红书院踩点。《岁月未蹉跎》是叶田筹拍的又一部影视作品,他的摄制团队曾在贵州龙里、安顺、盘州等贵州多地拍摄了电影《地下27天》《破案之致命追凶》、纪录片《酱酒天下》《脸子》等。此次他执导的《岁月未蹉跎》,将记录著名作家叶辛与贵州半个多世纪的故事。叶辛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好花红书院。年《岁月未蹉跎》在贵州启动,73岁的叶辛再次踏上贵州这片土地,重走知青之路。摄制组的镜头跟随着叶辛的脚步,纪录叶辛的第二故乡之旅,通过作家的双眼,见证贵州山乡4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叶辛(左一)走遍大半个贵州。图为年7月在荔波采风。修文县砂锅寨是叶辛当年插队落户的地方,多年后叶辛回到这里帮助当地建了第一座希望小学,年叶辛再次走进砂锅寨,他讲述着他和砂锅寨的难舍过往;当年叶辛和千万贵州知青一起加入川黔铁路建设大军,在这里洒下了青春的汗水,如今他回到黄平,昔日的场景扑面而来;位于汇川区龙岩山的海龙屯激发了叶辛的创作灵感,一部具有历史纵深感的作品《古今海龙屯》就在这里诞生;20世纪80年代叶辛曾到荔波采风,此后叶辛数次到荔波,满怀深情写下了《爱上荔波》一书,如今面对镜头,与荔波的点滴情愫涌上心头;雷山千户苗寨是全国著名的网红打卡地,叶辛在此写下《西江华彩录》,贵州乡村的变迁生动地反映在镜头里;上80年代初叶辛到盘州火铺矿了解煤炭工人的生活,年再访盘州,盘州这片土地已换了另一番景象;当年走进安顺屯堡的时候,叶辛与屯堡文化有了第一次牵手,如今站在熟悉的地戏坝子上,过去与现在的时代交替让叶辛感慨丛生;从插队落户的乡村到省城贵阳,从一个知识青年到《山花》杂志的主编,叶辛的成长和贵州这片土地深深地连接在一起,面对贵阳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叶辛的心灵故事此起彼伏。“贵州88个县市区,我走了大半。”叶辛说。年5月叶辛(左三)携家人到修文砂锅寨采风。《岁月未蹉跎》聚焦叶辛一生的命运起伏。作为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赋予了该片饱满的故事性。而叶辛与贵州特殊情缘,使得个人命运与地方的发展交织融合,叶辛的人生经历也成为贵州50年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突飞猛进的缩影。叶田介绍,纪录片以特殊人物带出一个省份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变迁,从而折射出国家、民族的巨变,视角独特,以小见大。叶辛特殊的人生经历,为纪录片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人物视角。“人的命运离不开时代和土地所赋予的机遇。”叶辛在好花红书院给读者签名。据了解,叶田曾执导的多部电影赢得好口碑。纪录电影《陈家泠》入围第九届罗马国际电影节“荣誉放映”单元,获第二届中澳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第十一届中美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院线电影《勇敢往事》入围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新风”单元、第6届温哥华国际华语电影节“红枫叶奖”最佳新锐导演奖、第十四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文化传播力大奖”;纪录片《脸子》获第九届四川国际电视节人文类“金熊猫最佳纪录短片奖”年度十优纪录片奖。此次拍摄的《岁月未蹉跎》,将剪辑成电影版和电视版。电影版90分钟,为院线电影;电视版为6集每集30分钟共分钟,将在贵州卫视和网络平台播放。叶田介绍,摄制组还邀请季克良、陈家泠、张建亚、谢?、蔡晓晴、李??、肖雄、欧阳黔森等大咖担任出镜嘉宾。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陆青剑视觉/实习生编辑/张云开二审/赵相康三审/黄蔚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longa.com/hlcz/1419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海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