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龙 > 海龙采制 > 正文 > 正文

刘海龙专题沉默的螺旋是否会在互联网上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2 15:13:18

刘海龙教授从“沉默的螺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检验了在网络空间中“孤立恐惧动机”、“公开表达”等概念的适用性,认为沉默螺旋产生的基本条件在网络空间中仍然存在。同时作者对“中坚分子”的分析,也揭示了网络空间中沉默螺旋表现的特殊之处。文章还在最后对我国现实中沉默螺旋理论的适用性和表现方式的特殊性做了简单的总结。

01

社会孤立动机是否会消失?

“沉默的螺旋”理论最根本的假设是个人具有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感,这是一个对社会心理的一般性论断,本身并不会因为使用媒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当人进入到网络空间后,这种本能的反应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个人在网络上表现得比现实中更为大胆,这并不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个人本能的对社会孤立的恐惧,而是因为使社会孤立恐惧产生的条件出现缺失,或者说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自己所作所为不可能被社会孤立。

02

互联网上的表达是否是公开的表达?

纽曼关于舆论的定义是:“民意就是在冲突的领域中,人们可以公开表达而不至于被孤立的意见。”这种意见的表达具有“公开性”,也就是说这种意见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示,而并不一定与内心的意愿一致。

纽曼所谓的传播的公开性与否并不是由使用的媒介来决定,是由传播对象来决定,那么就不必然得出网络上的意见表达是公开的还是非公开的。而根据一般的情况来说,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很大程度的匿名性,许多传播应该被视作公开的意见表达。

03

网络空间中的群体压力

网络空间是否存在群体压力这一问题,似乎可以具体为另一个更为容易考察的问题,那就是以电脑为媒介的传播与现实中的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有没有根本性的差别?

有研究者对这两种交流方式进行研究后指出:不同的交流方式之间差异很小;且使用电脑进行交流的人,实际上比面对面交流者更专注于发展社会关系。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在网络空间中不会发展起相应的群众与群体规范,这种群体规范必然对其成员产生与现实中类似的压力与社会孤立恐惧感。

但是在社会孤立的表达方式上,网络空间可能会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如果说在现实空间内造成的尴尬直接的指涉对象是现实具体的个体的话,那么在像互联网论坛这样的地方,舆论压迫的对象则变成了ID。但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个人名称与人格主体一定的可分离性会导致个人人格的分化。此外,根据人们在论坛上争论中表现出的强弱,对大量的旁观者也会造成处于弱势的一方归于沉默,而另一方受到鼓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04

中坚分子与皇帝的新衣

与现实中的中坚分子有所不同的是,在目前(指写作时期年),互联网络的用户人口分布主要集中于具有较高学历的人群。这一时期,在描述的人群上,传统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网际空间的人群相比具有较大的区别。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差别会逐渐拉平。此外,高学历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者之间只具有相对较高的相关性,而不具有必然性。

这部分中坚分子成为新思潮和新思想的传入者,是舆论发生转折的关键因素。沉默的螺旋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一旦某种意见取得优势地位,就很难被改变。但是在引入了中坚分子这个概念后,才比较圆满地解释了舆论如何会发生逆转。当沉默的大多数越来越多时,中坚分子的公开意见表达,往往成为皇帝新衣骗局的揭露者。

05

信息环境、网络空间公共性丧失

与沉默螺旋理论

由于信息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身边的信息越来越成为一体。作为传播通道之一的互联网只是我们信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沉默螺旋机制并不孤立地只在网络空间中存在,而是与我们现实中的舆论机制发生着复杂的互动。

纽曼曾经预言,“这一理论(沉默的螺旋)还可能打开以前未涉及的一个领域,集权体制下大众观念所扮演的角色”。在我国,在这种现实的集权体制与网络空间中的相对自由体制下,沉默的螺旋如何在两个场域中发生作用?人们将对其采取何种策略?这些复杂的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政治权力对网络空间的侵入与网络空间公共性的逐渐丧失也会造成网络中沉默螺旋效果的复杂性。互联网所代表的这种乌托邦式的公共性正逐渐被各种权力入侵,其结构也在经历着一个归入传统主流媒体的过程。而纽曼所提出的沉默的螺旋有一个前提是人们可以自由表达,如果这个前提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沉默螺旋的运用机制是否会产生变化?这一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往期专题回顾

刘海龙专题

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流言的特征

刘海龙专题

中国语境下“传播”概念的演变及意义

刘海龙专题

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

作者简介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副主任,《国际新闻界》杂志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传播、新闻传播观念史、传播研究史、传媒文化。

总出品人:陈安庆

主编:王婷

文字by曹彦

编辑by田文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longa.com/hlcz/10568.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海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