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评论
在多年快速增长之后,北京经济总量攀升至2万亿元,但也承载了过于庞杂的功能,“大城市病”日益严重。按照中央部署,北京紧紧抓住了“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用有序疏解转移的减法、划定发展边界的除法、强化核心功能的加法、发挥带动作用的乘法,积极做好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这道大题。
一年多来,“大疏解”已成北京的关键词之一。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市场,一批人员密集的“地标”,正在从北京的地图上消失。而“互联网+”、转型升级……开始成为北京老地标的新旋律。
产业疏解成为关键一步,也是过去一年京津冀协同的重要实质进程。
疏解
体量过大瘦身势在必行
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北京也承担着大量经济、金融功能,“摊大饼”局势之下功能过多,形成了城市功能紊乱。
早晚高峰环路上的“停车场”、冬季“爆表”的PM2.5指数,以及教育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还有膨胀的人口总量……北京“城市病”终于爆发,并在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
如何治病?“强身健体”和“腾笼换鸟”成了关键概念。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同时,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牵牛鼻子”的工作。今年以来,北京市把功能疏解、人口调控、创新发展作为推进协同发展的工作重点。
疏解非首都功能,一方面是严控增量,另一方面是调整存量。北京市修订发布《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年版)》,实施了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全市禁限新增产业占到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由原来的32%提高至55%。
截至0月底,北京市共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5家。前三季度,北京市全市撤并清退了90家低端市场,腾退营业面积约44万平方米。聚集着大量流动人口的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批发市场、西直河石材市场、天意小商品市场便陆续与津冀两地企业签约疏解,离京重新落户,它们陆续在河北多地落地。
与此同时,则是北京市内的城市布局调整。北京市委全会提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实现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但不是解决城市发展管理问题的全部。在把功能和产业疏解出去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和支撑首都功能。
在行政服务机构方面,北京提出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论证,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年取得明显成效。通州新城86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已开工29个。
前路
各区县重定角色和定位
在疏解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医疗教育也会成为外迁者,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的名字,会更多出现在北京周边区县,乃至天津河北市民的视野之中。它们在中心城区的空间,还将进一步缩小,日前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便表示,将在城六区进一步压缩床位和门诊,以缓解交通拥堵和人流集中。
同样,将大范围推进的还有教育资源,去年起北京市教委以“就近入学”为原则,除硬性斩断择校渠道外,也在均衡各区县之间,乃至全市教育资源,采取学区制改革、九年一贯制入学、深度联盟等方式,让中心城区过分集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扩散至周边。
今后,北京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还将辐射至津冀。据悉,北京已成立教育和培训机构、医疗机构功能疏解两个专项工作小组,分别设在市教委、市卫计委,正在分别系统研究制定各自领域的有序疏解总体方案。
同时,北京“十三五”规划编制中,将会统筹研究各区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角色和定位,以及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的任务和责任。
北京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红线均划定之后,如何坚守便成为重点,但这不意味着北京放弃了经济增速。
“短期内一定会受影响”,北京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但长期看,产业疏解将成为北京市深度调整产业结构的契机,推动面向“高精尖”经济结构的转型。
“协同发展”四字背后的工程纷繁浩大,统筹规划之余,也要着眼“要害”,有的放矢。
诸如非首都功能、交通、生态环境、公共资源等领域,均已有重大项目和事项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地域一体、文化一脉的京津冀三地,过去一年以上述领域为“关键词”,逐步进入协同发展时代。
大城市病
部分教育医疗机构搬出中心城
为了解决“大城市病”,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北京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主要包括“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两方面。
“控”增量方面,今年8月,北京市再次发布《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年版)》,其中针对城六区专门出台了更为严格的禁限目录。发布2个月以来,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件,控制增量效果明显。
在“疏”存量方面,重点疏解一般性高耗能制造业、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和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数据显示,一批教育、医疗机构完成搬迁或已经开始建设。
关于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年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称,医院整体迁建工程主体结构已于年5月封顶,预计年基本完成搬迁。迁建后的医院位于丰台区花乡桥东北角,于年底正式启动开工建设。据了解,医院的整体搬迁,是为了缓解城南地区医疗资源紧缺的局面。
北京市医管局局长封国生曾介绍,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市优质的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南城地区和远郊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不足,而医院的“搬家”,可以推进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的转移。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赵弘院长表示,北京现在城市病较为严重,集中的城市功能过多,特别是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功能也比较多,因此进行疏解做减法是必要的,通过疏解腾出空间和资源,以减少交通、人口压力。
交通协同
新开2条跨境线一站直达张家口
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河北张家口地区与北京的快速交通联系,今年0月份,北京新开2条跨境线路,接驳地铁8号线、昌平线。
每周五下午,拎着各色行李的乘客从地铁8号线朱辛庄站出站,走到对面的公交站,几辆绿色的公交等在那里,这是新开通的去往张家口涿鹿路、下花园路。
八方达延庆分公司第四车队驾驶员李永涛介绍,路首末站为北京地铁朱辛庄站——涿鹿,一站直达,全程高速。之前去往张家口的城际班车在德胜门发车,每次都要经过回龙观等拥堵地段,时间上没法保证。改在朱辛庄发车,车辆行驶三五分钟就上高速,全程90%路段都在高速上行驶。
这条线路拉近了河北张家口与北京的距离,李永涛说,通过这段时间运营来看,这条线路客流主要是上班族、学生、做生意人群以及在京打工者。
据了解,目前,北京地区至外埠公交线路已达39条,线路长度公里,日均客运量34万人次。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介绍,未来,城市间的沟通将以高铁、城际铁路和区域快线为主。
据了解,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0)已正式上报,三地合作成立的城际铁路投资公司也正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目前,最主要的是完成年冬奥会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京张城际铁路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所有前置手续已经办妥。
此外,今年三地持续推进交通一卡通区域试点,周正宇说,今年北京部分公交线路与天津以及河北的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廊坊4座城市的公交系统,有望实现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
生态环境
今年北京PM2.5同比下降2.8%
报告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效果显现。最大体现是:今年前0个月,北京市PM2.5同比下降了2.8%多,“APEC蓝”之后,“阅兵蓝”再次成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成功实践;共同实施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等。
在水和生态方面,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等方案已初步完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京津冀这几年在生态环保联防联控方面做得较为到位,此外还有一些创新措施。比如“支持北京科技大学在河北迁安市共建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研究中心”,这一进展很有新意,因为“企业是北京的,地盘是河北的”。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认为,目前,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上更多还只是行政的手段,距离真正的制度安排还有一段距离,如区域尚未有统一的环保监管机构,而这一点已经在五中全会中有要求。王毅表示,如果有了真正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环保的联防联控能够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产业合作
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规划正报批
为推动京津冀产业对接协作,北京市提出了集中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4+N”产业合作格局的设想,并与天津、河北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
“4”即共建4个战略合作功能区,包括河北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河北张承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N”主要是发挥市场作用,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结合当地资源禀赋,自主选择若干个产业项目承接地。
目前,围绕“4+N”产业合作格局,《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已于今年9月发布。此外,备受 据了解,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是围绕北京新机场,由北京市和河北省合作共建,具有功能完善的城市服务和高端开放型产业体系的综合性功能区。
“‘4+N’兼顾了国家战略、河北诉求和北京发展的需求。”赵弘表示,滨海新区和曹妃甸是国家战略,是天津和河北的发展重点,而新机场是三个省市重要的新的交通枢纽。
有关专家表示,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规划应该是既能带动三地发展,又不能把规模体量做得太大,不然这个地方会出现新的城市病。
这位专家表示,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未来会按照首都第二国际机场的基本功能来实现,发展临空经济,比如围绕临空产业,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完善首都产业体系,如航空物流、仓储服务等。
公共资源
三地将在人力社保医疗等方面合作
北京市委全会在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的审议时提出,首都聚集着大量的优质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仅是北京的,必须最大限度发挥好这些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服务周边的发展。
今年以来,北京市与天津、河北在教育、医疗和人力社保方面实现了多方面协作,签署了一系列框架协议和合作方案。
北京大学与南开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携手成立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
三地共同签署疾病预防控制、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北京还分别与津冀两省市签订《加强人才工作合作协议》《推动人社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和《医疗保险合作备忘录》。三地参保人员社会保险信息实现相互核对及协查。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鲁全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带来了人员的大量流动。如果公共服务资源的流动跟不上人员流动,就会影响三地协同发展。
“资源的背后是人,资源流动起来一方面能服务人,另一方面也能吸引人员的流动。”鲁全认为,区别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产业协作为主的协作方式,京津冀地区具有优质资源互补的协作优势,建立公共服务上的支持性措施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加速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新京报记者黄颖沙璐吴为郭超金煜
减有序疏解功能
南苑路东,大红门方仕国际鞋城里的十几平方米是刘立业的一片天地。“我们在北京中轴线上。”20多年里,无论是对老家亲戚还是生意伙伴,刘立业都这样骄傲地介绍。
而这一切,都在年9月5日终止。
9月4日晚上,刘立业扛起最后一袋尾货从鞋城走出来,十几米高的大吊车已经开到楼前。第二天一早,一米见方的“鞋”“城”二字率先拆下,方仕国际鞋城正式关停。
大红门地区是长江以北最大的服装集散市场,最高峰时聚集了45家活跃市场,直接从业人员约5.7万余人,货物日平均吞吐量达余吨。然而,密集的人流让大红门地区的排水、道路等公共设施不堪重负,违法停车、黑摩的乱行等问题频发。
疏解迫在眉睫。
年2月,中央明确了北京作为国家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4大中心的城市定位。除此之外的城市功能即被列为“非首都功能”。同年5月,以北京凌云建材化工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外迁企业并落户邯郸为标志,北京开始了功能疏解的尝试。
今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在7月召开的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确定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市委书记郭金龙指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一场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考”,全市各级部门要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责任感、使命感,全力打好这场攻坚战。
有序疏解的“减法”成为这则四则运算中的首发一炮,疏解的“主动仗”在重点领域接连打响——
前三季度全市撤并升级清退90家低端市场,腾退营业面积约44万平方米,摊位.2万个;
截至0月底,关停退出一半制造业和35家污染企业,提前完成年度淘汰任务;
北京向河北疏解转移的工业项目超过80个,总投资超过亿元……
除划定发展边界
大红门的问题,也是动批、天意等批发市场的通病。年,“动批”缴纳税费万元,“官批”缴纳税费万元,但北京为此付出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成本却远远超出收益20多倍。
资源投入是分母、是除数,价值产出是分子、是被除数。如何做好除法,以最小资源投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
大名鼎鼎的“动批”因有9大市场、30多万平方米经营面积、3万多名从业人员,而被称为“市场群”。在“动批”疏解过程中,与其有关的低端产业链条也随之粉碎。违法建设、黑物流、非法出租房、知识产权侵害、偷税漏税、非法用工……一处处痼疾在阳光下无处遁形。一个个等待疏解的痛点,像扎在北京版图上的一颗颗“大钉子”。拔掉钉子的同时,被它固定住的整张庞杂的网络,也就一同被掀了起来。
存量要减,增量也要控。本市先后出台了两个版本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全市禁限新增产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从32%提高到了55%,城六区禁限比例统一提高到79%。短期看,是大把的投资扔掉不要;长远看,是砍掉首都发展的累赘和负担。
“除法”的效益使得北京的发展边界更加清晰。西城区叫停金开利德市场、天和白马二期等楼宇,由服装销售转为金融中心;丰台区引导原计划做箱包服装批发的宝苑国际、鑫褐海大厦,调整为展示、体验零售、餐饮娱乐等综合商务,叫停了京港城服装电商基地、方仕电商创业广场和诚盛德电商大厦等市场的摊位招商……
来自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年版禁限目录发布以来,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到多件,其中今年前0个月不予办理的共件,新版目录发布2个月以来不予办理的件,增量控制效果明显。
加强化核心功能
京津城际铁路与东五环交会处的绿地,去年栽上的小树已经扎根。没有了熙来攘往的人流,没有了穿梭拥堵的货车,也没有了漫天飞舞的粉尘,曾经名噪一时的西直河石材市场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绿化隔离带。
半个月前,西外交通大队的交警苏欣和同事在西外南路抓“黑摩的”,蹲了一个小时竟然没发现一辆。“要是在过去,半小时就得抓十几辆。”曾经不分早晚高峰,全天都是重度拥堵的西外南路,现在重归洁净,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了出行的畅快。
站在海龙大厦对面,蓝色背景的“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的海报清晰可见。楼门口曾经熙熙攘攘的停车场变成了花园广场,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正围着有两三人高的大黄蜂机器人合影。
推门而进,一个未来感十足的智能产品展区跃然眼前。就在两个月前,这里还是有名的中发电子城,布满几平方米一个的小店面,一进门就如菜市场般人潮涌动。
斥资数千万元,市场主办方中发集团完成了整体的装修改造。与之同步的还有多个曾经的电子大卖场,都启动了向创新创业主题楼宇的转型之路。根据今年0月发布的“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36座写字楼、68.5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将根据既有产业禀赋转向服务创业创新。
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对北京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风头正劲。
今年前三季度,本市高技术制造业逆势增长8.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6%,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超过00%。高速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构建起到了巨大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的“加法”抵消了疏解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北京向着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大步迈进。这一过程中,首都核心功能正不断得到强化。
乘发挥带动作用
走进会场,软通动力公司副董事长冯嵱发现自己的名字牌摆在正中央,当地政府部门领导则站在会场后排。
这一幕,发生在今年4月28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揭幕仪式上。
揭牌仪式前一天,中关村的“紧急通知”改变了保定会务组的布置。“起初会场只设了两排领导席。但中关村坚决要把与会高新企业安排到前排,还一定要标明公司名称。”保定高新区管委会副调研员孙婧回忆,中关村对企业创新的重视,对保定人触动很大。“中关村带来的不仅有资源,还有观念。”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盘大棋,不仅惠及北京城六区以外的新城和小城镇,更在河北、天津发挥了巨大的带动作用。疏解出京的产业并非没有含金量,只是不适合继续在首都发展。这些产业到了天津、河北,就立刻变成了“香饽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插上了加速力十足的“乘法”翅膀。
北汽黄骅生产基地甫一开工就被当作“一号项目”。当地老牌汽车改装企业昌骅公司主动对接,根据北汽车型研发生产重型卡车的改装制造;黄骅荣昌汽车部件公司投入6.9亿元,专门为北汽提供配套产品;泰模具公司高薪聘请了技术人员,为对接北汽做好准备……一个基地带活了整个城市。
北汽黄骅基地只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4月,北京现代四工厂河北沧州工厂已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建成整车年产能30万台、发动机年产能20万台的大型工厂;
北京22家生物制药企业集中签约落户渤海新区生物医药园,入区项目总投资达6亿元;
中关村与河北合作建设的石家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基地初步完成产业规划,总投资46.4亿元的张北县庙滩产业园IDC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
位于河北新乐的三元工业园项目将打造年产4万吨婴幼儿配方乳粉、25万吨液态奶的产销一体化的现代化乳品加工厂……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全无前路可循的全新工作。“一个浮肿的巨人,必然步履艰难,很难走远。”在今年4月29日的市委常委会上,市委书记郭金龙坚定地说,京津冀发展能不能协同起来,就看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得怎么样。北京要有更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挑起这个担子。疏解非首都功能,我们没有退路!来源:北京日报
白蚀丸价格苯丁酸氮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