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崖顶日月壶,刻刀挥洒心意抒。实体壶内纳岁月,康庄正道踏锦途。”“朽木精雕变雄鹰,展翅高飞翱苍穹。出身无需论贵贱,展臂震骨闯乾坤。”细细品读这每一首诗,观赏每一件根雕作品,你会发现,它们也许并不完美,但却独一无二。在李海龙看来,它们是自己内心最真诚想法的体现,它们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展现着自己不寻常的另一面。 “风云崖顶日月壶,刻刀挥洒心意抒。实体壶内纳岁月,康庄正道踏锦途。” “朽木精雕变雄鹰,展翅高飞翱苍穹。出身无需论贵贱,展臂震骨闯乾坤。” “怀抱玉葫望乾坤,醉卧青岩笑天公。坦荡处世心无愧,天上人间自由神。” “女娃造物万灵母为圣,十月孕婴精血注儿身。甘乳育子慈母望龙凤,而今子女尽孝需真心。” 一个成熟的根雕作品,一首与之内涵相符合的诗,欣赏着根雕、品读着诗,是不是一种很惬意的心境?怎样才能拥有这样平静又富有诗意的生活? 答案是:“忙中偷闲、苦中作乐。”
1
李海龙,今年四十六岁,涿鹿县大堡镇三道沟村的村书记。年,二十岁的他参军,三年后回乡,在北京老家两地跑经商养家,从年开始,他便担任村支书,一干就是十八年。十八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他干得红红火火。“我们这个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文化村,祖上出过进士、秀才,现在出过上百个大学生,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啊!我本人没什么文化,只能是通过其他的方式,为村里做点什么。”李海龙说。 “我小时候就对这树根感兴趣。那时候孩子们也没什么玩的,就是成群结伙的山上地里跑,从那时候开始,我便养成了捡树根的习惯。记得有一次,我捡了一个自认为很像小鸟的干树根,高兴得不得了,拿在手中仔细端详,都忘了自己还在和伙伴们游戏,结果被他们嘲笑了好几天,说我魔症了。”李海龙又说。 “现在,年纪稍大,朋友们也都认可了我这个爱好。自己做的时间就久了,才知道,这根雕也是一门艺术,有很多的流派和名家,创作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李海龙接着说:“但我仍旧坚持着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消遣,一种心灵寄托,虽然我做的不完美,但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2
说到具体制作根雕的过程,李海龙说:“创作根雕其实并不难,主要是前期的构思过程。拿到一个树根,首先就是要为它定位、定性,确定它能被创作成什么。只要这一步完成了,整个作品就算完成了一半。” “就拿最近我创作的那个‘雄鹰展翅’来说吧。那个树根是朋友从保定给我带回来的崖柏根,树根密度高,质地坚硬,光泽度很好。我刚拿到手上,只觉得它比较伸展,但又有些凌乱,一时没想到要做什么。待几日的琢磨后,我觉得,只要对一些细枝进行简单的修剪,就能形成一个飞禽的形象。于是我便开始动手修剪,越是修剪,越觉得它像一只展翅的雄鹰。于是,我便停下手,重新设计。又经过几天的时间,心中便有了雄鹰的雏形。形成腹稿后,接下来的事情便比较模式化。修剪多余的枝杈,剥掉树皮,锯掉腐坏的部分,将结节处、折断处磨平、打磨、修改、整形,经过这些步骤,根雕作品就算最终完成了。” “我创作根雕,会比别人多个步骤,就是在作品最终完成后,为它们作首诗。诗的立意就是根雕本身的内涵。我觉得根雕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同样的树根,不同的人创作出的作品会有很大的差别。即便是对同一个作品,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为了能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被更好地理解,我就会为它们附上一首诗,这样别人在观赏作品的时候,能够很容易理解我的心里创作历程。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 “现在,我经常听到别人说的话就是‘你还别说,你做的这个还真挺像你写的那个样子。’”
3
李海龙的做法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很多人觉得,艺术创作就应该给观赏的人足够的想象空间,一旦作品被圈了框框,那它的艺术价值就打了折扣。然而李海龙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我做的这些东西,与行家相比简直差得太远了,我就是做给身边的人看,而他们大多都是农家汉子,能让他们理解、接受根雕是我的第一要务。至于这艺术价值,我本身的水平有限,我都无法追求的东西,还能指望让别人体会么?” 李海龙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做根雕至今也有三十多年,作品上百件,他没有卖过一件,不是送给朋友,就是送给亲戚。 他说:“我身边好多人一开始都不太理解我,现在他们反而都很支持了。我当兵时的战友都知道我有这个爱好,总是从大老远的地方给我往回带树根。有些都是他们自己掏钱买的。你说我送给他们件作品,还能收钱么!” “想当初,我老婆也烦死我做根雕了,总说我把家里弄得像个木匠坊。可是现在却完全不同了。总说‘没事儿,你就倒腾吧,弄脏了大不了我再收拾,总比天天出去打麻将好!’她嘴上这么说,但我知道,她是打心眼里支持我这个爱好了。” “有了身边人的支持,我越做越带劲儿,即便再忙,也总是抽出时间做。我现在创作的很多作品已经很少送人了,我想着,等到自己六十岁的时候,搞个根雕展,展现一下自己这几十年的作品,也算是成全自己这点爱好。”(记者崔明飞通讯员李纪)
李海龙根雕作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