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TOUSUO
-七月拔高陪读企划
-劝退读物《范式与流派》
读完了喻大佬最新的《网络新媒体导论》,也看完了必备的《传播学教程》与《新闻学概论》,时间进入七月,是时候另一位大佬相遇了。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作者刘海龙教授,常年位列新传十大劝退书单TOP3之列,其第一章让你怀疑人生,第二章直接把你搞没的复杂程度——是各位新传学子暑期焦虑的罪魁祸首,是众多跨考baby怀疑自己入错了行的元凶。
但这本书又不得不读,因为它是整个传播学拔高过程中最重要最系统的综述书本之一,是对《传播学教程》《传播学引论》等基础入门书籍最完善的补充,也是新传考研内卷到今日,理论扩充和知识拔高必备的学术专著:如果你的目标院校很卷,且你只能阅读一本提高类书目的话,那么《范式与流派》只能是你唯一的选择。
所以,秉持着不能让你们独自一人「遇龙」的保姆心态,秃头所决定在七月份正式推出《范式与流派》每周带读计划,旨在缓解各位的暑期焦虑,卸下各位看书时的痛苦面具,用最轻松、最应试、最高效的方式,一个月读懂、读通、会用《范式与流派》。
-TUTOUSUO
-七月拔高陪读企划
-《范式与流派》如何读?
吸引人的铺垫结束,现在让我们回归正题:《范式与流派》这本书到底讲了个啥?
实际上,从完整的书名《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就能看出,这本书研究的是大众传播的传播范式与大众传播学相关的学派:所谓的大众传播范式,通俗来说即大众传播的理论框架,或者说理论体系。而围绕着整个大众传播过往的经典研究,几乎所有的研究重心都放在了效果研究上,因此大众传播的范式是以效果研究的理论框架为核心,拓展出的一系列诸如效果背后的控制,效果形成的文化等相关内容;而流派即学派,即大众传播中的三大主流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和媒介环境学派。
因此,简单来说,这本书就在讲两个内容: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及其相关的衍生,以及大众传播效果研究而派生出的传播学的三大学派。
较之《传播学教程》等传播学入门类书籍,《范式与流派》没有将重点放在搭建整个传播学的学科体系的广度上,而是以效果为切入点,在深度层面进行了纵向的挖掘和研究,将过往百年时间里,各个时期的传播学研究、理论成果和他们之间的关联做了细致的说明,以更深入的阐明「传播」和「大众传媒」这两个即是社会现象又是社会学科的内容,与整个社会场域里的政治、经济、心理、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站在哲学和政治学场域里重新审视传播学的过程。
以上,就是非常难的《范式与流派》的基本内容介绍,那问题来了,既然这本书这么难,我们要如何阅读他呢?
我们可以把《范式与流派》这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章到第三章,回答了何为传播、传播学的发展与传播学的研究范式这三个综述性的问题;第四章到第八章,从功能、受众、话语不同的视角阐明了大众传播的效果范式;第九到十二章,分别说明了三大学派及其背后的潜在发展逻辑。
按照章节划分和板块重点,我们就必须带着问题,一个板块一个板块的去阅读和学习其中的内容。
那么我们的带读也将遵循这样的逻辑,用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方式构建起各位对每一章节和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一步找到关键问题,第二步回答关键问题,第三步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划出理论重点和难点并解析,第四步以问题为核心构建起答题框架,来解决实际考试和现实问题。
在推送应用和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先自行阅读课本,然后跟着推送划出重点,最后结合课本和推送整理出章节关键词、关键理论和答题框架,并尝试将《范式与流派》里的提升内容补充进你的传播学框架里,进一步完善自己对传播学的认知。
总之,试试先试试呗,今天我们先来读第一章。
-系列推送使用指南
-看书、笔记与答题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串起一个章节,几个问题建构起完整的传播学认知,因此大家可以借助问题来读懂到底这章节在说些什么,在神叨叨的文字符号背后,是哪些具体的、我们可以理解的概念。
「一些理论」在一个问题大致了解章节在讲什么之后,深入解析每个章节中涉及到的重点和难点理论,大家要记笔记、尝试记忆和补充自己的传播学框架
「一个框架」理解之后还是要回归答题,这么难的内容,到底答题里如何应用?如何在《传播学教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最后用一个答题框架带你应试理解这些章节内容。
-NO.1
-传播的六种话语
-一个问题:传播是什么?
郭庆光老师在《传播学教程》中将「传播」定义为是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这是从功能角度对传播概念进行的剖析,那么在《范式与流派》中,刘海龙老师从传播的社会学和话语研究角度出发,剖析通过传播人们形成了什么样的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人们对传播的认识的——基于这样的逻辑对传播的概念和意义再定义后,刘海龙老师认为传播是传递、传播是控制、传播是游戏、传播是权力、传播是撒播、传播是共享和互动。
这六个对传播的再定义,等于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研究传播和理解传播的新视角,至此之后传播不是只有我们脑袋里平平无奇的5w,而变成了更高逼格、涵盖了更多视角的传播学六种话语。
话语一:传播的传递观
传播的传递观实际上就囊括了郭庆光老师对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刘海龙老师从传播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longa.com/hlpz/10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