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龙 > 海龙泡制 > 正文 > 正文

惟新讲坛刘海龙传播研究的身体维度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0 12:40:44
如何确定白癜风病因 http://m.39.net/pf/a_4658776.html

6月25日晚,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惟新讲坛”第四十三期在嘉定校区惟新馆B23举办,本期讲座邀请到了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际新闻界》杂志主编刘海龙与大家一起分享“传播研究的身体维度”,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身体研究:被遮蔽的话语

讲座伊始,刘海龙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历史上“身体研究”的境遇。一直以来,“身体”都被认为是无法被整体观察和隐喻的,身体作为一种感知器官,借由其获得的感知性认识一直以来被学者们认为并不可靠。刘海龙老师用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来论证这一思想,进一步指出自柏拉图以降的学者们的研究传统与“身-心”观点,并认为到了现代,新技术的发展进一步降低了物质性身体的重要性。

传播与身体:传统进路与新的进路

随后,刘海龙老师进一步讲述了在传播学中“身体研究”的发展。传统上,身体一方面被看作符号和象征系统;另一方面又被看作是文化和权力的展开与配置的场所,并且在研究中与人类学、社会学和文化研究存在交叉现象。

接着,刘海龙老师指出了传播与身体研究有待探索的进路:在一定传播技术条件下,作为经验感官的身体会使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什么变化;在传播中将身体作为隐喻向世界投射;作为传播的基础设施和条件的物质身体会如何影响传播的方式与质量;物质身体间、物质身体与世界的连接与情动。刘海龙老师以“物质性的身体与传播”为例,用德布雷、彼得斯和基特勒的具体思想来阐述了身体传播的物质性取向。

网络化身体:打破身心二元论

刘海龙老师以自己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网络化身体:病毒与补丁”为例,讲解了物质性身体在数字时代的发展。发达的媒介技术使得身体出现了“数字化”趋势,代购、快递、人工数据标注、游戏代练和健康码等现象中的身体皆是如此。以后人类的视角来看,身体成为了现实与网络之间的中介。身体接入网络,成为网络的延伸,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建构,具有了彼此的特征。刘海龙老师用“补丁”与“病毒”这两个例子来说明网络化身体的类型。

刘海龙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将一个个看似艰深的概念讲得生动有趣又不失严谨,讲座过程中偶尔的幽默打趣更是引得在场师生笑声阵阵。讲座收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响应,大家纷纷与刘老师就讲座内容沟通交流,刘老师为大家一一解答疑惑。

讲座最后,学院副院长徐翔教授做了总结发言,对刘海龙老师的远道而来表示感谢,同时对学院学子提升学术素养、培养学术氛围提出希冀。本次讲座由学院教授王颖吉主持,师生共同聆听了本场讲座。

文字丨时伟

图片丨史静远

编辑丨王姝婉

责编丨冯雅琦

转发自“艺传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longa.com/hlpz/1054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海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