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品途商业评论作者/方文编辑/刘煜拥有2亿多用户和大量优质内容的知乎,在成立10年后依然存在变现难的问题。除了周源自身对内容生态洁癖般的克制外,其实知乎的变现难,也是所有内容平台都存在的问题。01商业化,内容平台的天敌?知乎自年开始启动商业化以来,看热闹的人多,献言建策的人少。为何?终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内容平台和商业化,天生就是敌对的。内容平台给用户提供的是价值,是正向作用;而商业化是对用户价值的索取,是打扰,是负向作用。如果一个内容平台想要能够自给自足,那么商业化一定要控制在适当的比例。但遗憾的是,互联网诞生以来,没有几家能够做好的。内容平台变现,无非三种方式,一个是广告,一个是电商导流,另一个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用户直接付费。广告难以独自撑起来平台庞大的支出以及对内容生产者的激励,而电商导流其实也是广告的一种,不同是可以导流给电商网站,也可以导流给自营业务。电商导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微博,阿里巴巴在年重金投资微博,此后给微博带来的是一半以上的广告收入来自阿里。抖音和阿里签订的70亿的大单,也是羡煞业界不小的一笔。导流给自营平台,有虎扑的毒和识货APP等。知乎也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年2月推出了导购类社区产品APPCHAO主打男性市场,此外还有电子书等产品。但CHAO因为定位不明确后期业绩并不好,电子书等付费产品也似乎难以支撑起知乎的商业化。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用户直接付费也成为内容平台一种新的变现方式。年知乎上线了付费问答产品值乎,11月上线知乎live。知乎官方数据显示,截至年9月,知乎已经提供了个知识服务产品,+盐选专栏和Live讲座、超过本盐选电子书。但是知识付费毕竟目前是水小鱼小,尤其是知识付费风口过后,想要讲出一个知乎版的知识付费故事恐怕很难。直播的火热,意外地拯救了陌陌。此后,快手、映客等在直播方面获得丰厚的收入。打赏等付费行为对知乎来说是一种新的可能,恐怕也是这次知乎上线直播的原因。直播更加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以给平台带来可观的现金流。很多人不看好知乎的直播,除了产品调性对大V们来说直播的形式需要适应以及人设的包装等因素外,相对理性环境下用户的付费意愿也值得考量。当消费者为99元的知识付费踟蹰,怀疑是不是被割了知识付费的韭菜时,大批的网红们已经收获了99个火箭游艇。肚子里再有墨水的知识分子,也不比靠脸吃饭的网红们。内容是一个生态,商业化也是一个生态。大V们出于兴趣或者利益在平台持续的更新,但是如果获得不到成比例的回报,即没有一个良好的商业体系,内容生态体系长期以往也不会健康。有人羡慕别的平台内容做的好,有人羡慕别的平台商业化做的好,当然,也有反例。比如百度由于在过去几年内商业化的强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内容生态变弱,直至后来向海龙出走,被扣上了商业化过度,损害百度产品体验的帽子。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longa.com/hlpz/1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