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拉扎
(原创内容,转载前请联系作者)
是的,你没有看错!
继陈力丹、李良荣、陈昌凤来暨大开讲座后,刘海龙老师也来了!
今天的讲座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比上次李良荣老师那次还要多。两点半的讲座,两点去已经座无虚席,后来的朋友只能坐地板了。。。
全程视角LIKEthis↓
什么,你还不知道刘海龙是谁,这么年轻优秀还帅气的学者!不知道也没关系,前线记者拉扎为你发回最新报道!
大牛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新闻界》杂志社主编,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台湾政治大学、深圳大学、辽宁理工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传播思想史、政治传播、媒介记忆。著有《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和记忆》《宣传: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等。
精彩分享
今天讲座主题是“传播中的身体问题与传播研究的未来”。当时,学姐看见这个标题的第一反应是:emmmm究竟是脱发、失眠还是压力肥。。。
听完讲座之后,恍然大悟,刘海龙老师是将身体作为一种维度,从身体参与传播活动,并通过将以往学者的考古脉络与现实关照的结合,从身体的角度看传播。
讲座开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机器植入的案例,并问了在场同学这样的问题“当人与机器越来越近,机器与身体变得不可分割,我们变成了什么,机器是否变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当什么程度时,人变得不再像人”。
接着,老师又提问“你接受机器人伴侣吗,它是普通意义上的机器吗”
刘海龙老师介绍道,其实在以往的传播研究中,我们的身体一直被忽略,然而在大多数人心中,面对面的传播一直被当做传播的理想模式。比如异地恋,其实它是身体缺席的,这导致很多异地恋的情侣很难维持(此处老师将异地恋说成了异性恋,引起哄堂大笑)
随后,老师对彼得斯的人文主义立场、麦克卢汉的媒介\身体观、媒介考古学、控制论、女性主义与后人类主义进行了一些反思。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彼得斯提出的”幽灵性“。他认为幽灵性指的是无法与交流者面对面交流,无法保证交流畅通。就好比,你通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longa.com/hlxw/10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