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龙 > 海龙用法 > 正文 > 正文

阜南柴集镇脱贫户王金芳渔网编织幸福生活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3/3 11:02:09
今年39岁的王金芳,是阜南县柴集镇刘老家村王金芳渔网加工企业的负责人。一说起她的名字,当地不少村民都会交口称赞,称她为值得佩服的“女强人”。十几年前,王金芳在婚后迁入刘老家村生活,一家五口人,过着平凡而简单的日子。八年前,由于王金芳的丈夫判刑入狱,家中没有了顶梁柱,上有生病的老人、下有正在上学的孩子,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她的肩头。许多人曾劝说王金芳改嫁,而她却不曾放弃这个家庭。即便再苦再累,她也没有放弃过挣钱养家的想法。除了种地以外,她还打过零工,搞过养殖,让生活尽量有些起色。在王金芳看来,虽然自己是贫困户,但只要够努力,依然能走上幸福的小康之路。多年以来,王金芳一直探索脱贫的门路。王金芳的公公经常到沟塘里放置一些渔网,抓一些黄鳝、泥鳅、龙虾等补贴家用。有一天,家里的渔网坏了,王金芳在修补渔网时,突然想到,当地村民普遍喜欢捉黄鳝、泥鳅,渔网的需求量大,为什么不能自己在家加工渔网呢?多方考察后,她进购了原材料,在家中自己加工,并带动周边的农户帮助其加工渔网。王金芳心灵手巧,制作出的渔网耐用、便宜,受到了顾客的广泛好评。随着生意一天天变得红火,王金芳的加工厂也越做越大,当年收入5万多元,甩掉了贫困帽子。 年,在当地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王金芳的渔网加工企业顺利被县人社局认定为居家就业扶贫基地,企业有员工2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13人。员工们把原材料拿回家中加工渔网,按件记酬,每年能增收上万元,真正实现了“房前屋后能打工,居家工作有保障”。如今,王金芳的渔网企业俨然成为了刘老家村的“明星产业”,平均每年的销售额可达到几十万元。谈到未来,王金芳很有自信,计划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创设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贫困户转移就业。“贫困并不可怕,人不能被困难吓倒。只要坚持不懈,勤劳能干,人人都能迎来脱贫致富的春天。颍州晚报记者杨治好通讯员张海龙文/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longa.com/hlyf/14451.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海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