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龙 > 海龙宜忌 > 正文 > 正文

印象陇南刘海龙过玉垒关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16 17:03:26
写给那些离开我们的人写给那些陪伴我们的人写给每一个用心爱着的人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选择等!

旅途中的点滴

玉垒关,久闻其名,却未曾谋面,今天总算有幸遇见了。玉垒关,顾名思义,它就是一个关隘,一个隘口,就像嘉峪关、剑门关一样,都是具有重要军事功用的建筑。玉垒关虽然没有嘉峪关和剑门关的高大雄伟,但也是古阴平之东的雄关要塞,素有“陇蜀咽喉”之称。车子在玉垒关城楼前停靠,这里没有游人如织的拥挤场面,站在玉垒关的城楼下,抬头往上看,一座两层的城楼屹立在我们面前。往近走一点,发现城楼的墙体是由片状和条状的石头堆砌而成的,比起天天见到的钢筋混凝土的建筑,这样的建筑样式让人感觉震惊不已。用眼睛和手轻轻触摸每一块石头,好似每一块石头都可以张口说话,诉说着历史的点滴。走进玉垒关城楼,里面是木石结构的复式阁楼,我们拾阶而上,楼梯上落满了尘埃。城楼的两侧和后面设置了瞭望口,阳光从这里照进来,为城楼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趣味。人们走过带起的尘埃飘散在阳光里,我仿佛看到历史深处的刀光剑影和千军万马。据历史记载,三国时期魏将郭淮就曾于蜀后主延熙十一年(公元年),亲率大军筑城于今关头坝大桥下攻击蜀国将领廖化,这座城就叫郭淮城,城址所在的地方后人一直叫城墙坝。这些古城墙经过一千多年的日月轮转和风侵雨蚀,大多随风消逝,遗留的只能在白龙江畔的断壁残垣上偶然见到。不由得想起一句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妇孺皆知俗语不仅抹黑了蜀国,还顺便毫不留情的黑了廖化,说得廖化好像真的很菜,奈何蜀国实在无人,只好“矬子里面拔将军”,让他当先锋是没办法的办法。其实,“廖化作先锋”与“蜀中无大将“其实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一句曹营骂阵的台词,却使廖化的无能“冤案”沉睡了两千年。廖化,称得上是一位儒将,也是蜀汉政权从崛起、兴盛到最终灭亡的历史见证人。然而,翻开《三国演义》,甚至《三国志》,我们会发现书中对廖化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感觉有点草率,他可是唯一一个完整经历了从黄巾起义到蜀汉灭亡的历史见证人。廖化原是黄巾贼出身,《三国演义》中首次露面就表露了他忠义的形象:廖化初次出场是在官渡大战前夕,公元年。此时的廖化二十出头,曾是黄巾军的一员战将,因黄巾军败,落草为寇。恰逢关二爷护送两位皇嫂,千里走单骑,山贼头子杜远劫持了两位嫂嫂当压寨夫人,紧要关头,同样是山大王的廖化得知皇叔老婆有难,一脚踹开杜远,将人还给了关羽,并领山寨宣誓自愿加入刘备阵营。不过,关羽当时并没有收他,而是收了他的老铁周仓。即便如此,廖化依然没有放弃,一顿死缠烂打,最终还是投到了关二爷账下。虽然这是《三国演义》里的情节,但《三国志》记载廖化确实是关羽的属下。廖化是文官出身,在关羽主管荆州之后一直担任其主簿。当时人才济济的荆州,廖化能得到刘备、诸葛亮的赏识担任主簿这个职位,文才谋略一定在他人之上。除了文化素质过硬,廖化的军事能力也是超乎常人的。廖化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与蜀汉兴亡相始终,随关羽守荆州有之,武侯出祁山有之,姜维伐中原亦有之,劳苦功高,可见一斑。公元年,廖化率兵攻打魏营,曹魏边境四名将之一的魏雍州刺史郭淮,信心满满的派遣广魏、南安两郡太守两路救援,两军沿东西两面分兵合进,欲夹击廖化。廖化看到敌军兵力分散的弱点,果断抓住机会逐个击破,广魏太守王赟死于乱箭之中。十年后,公元年,凉州羌胡叛魏来降,廖化随姜维率军迎接,并在成重山筑城留守,廖化抵抗郭淮进攻,帮助姜维顺利迎回了羌胡部落。廖化的一生谈不上轰轰烈烈,但直到退休年龄依然常驻首发阵容。官至并州刺史,封中乡侯,是蜀汉少有的得以善终的元老。对比同时代的魏国,除了郭淮、邓艾这种名将,真找不到可以超越廖化的。这个男人,生于黄巾起义,死于三国末期,见证了整个时代的变迁。在一处缺口处驻足,看到山谷中流过的白龙江。白龙江在这里变得安静,蓝色的江水像一块玉石,镶嵌在大山深谷中,温润如玉、谦谦君子般儒雅。这和以前在武都看到的白龙江比起来,真的有太大的差别,无论是从水流,还是从水的颜色上,这里断然是另外的一番天地。对于玉垒关来说,我们绝对是不速之客,我们的到来打破了它的宁静。然而,我们也只是匆匆过客,短暂的停留,转身连再见也来不及说,就这样要离开。车子已经启动,离别是意料之中的事,就像人生路途中的情形一样,那就走吧,既然不能再停留。透过车窗,回头再看看玉垒关城楼,多像一个痴情的男子,就站在那里,等待着,或目送着他眼前奔流不息的白龙江水,一直到更远的地方。转眼之间,玉垒关城楼消失于视野之外,我心里默默的说,再见,玉垒关!

“与君同欢,不觉风雪寒”。

简单的路越走越困难,

困难的路越走越简单,

那些做事看起来毫不费力的人,

是因为他们曾经都费尽全力。

,愿每一个向梦想努力的人

都能有所收获,奋斗道路上我们彼此共勉。

读一点吧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longa.com/hlyj/10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海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