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文学第期
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周年特刊
-社委编辑篇本栏目目录1、无限荣耀……侯秀坤2、太阳升起的地方……侯秀坤3、小小说?别离……倪英兰4、小小说·秘密……石桂英5、未来正在我们眼前铺开……祁金华6、我眼中的“她”……戚玉珠7、我的父亲是党员……赵迎华8、水调歌头?写在建党百年之际……赵迎华9、水调歌头·盛世谱新篇……刘文辉
1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富嘉彬
11、一位老党员的胸怀……谢有纪
侯秀坤无限荣耀
——光荣在党五十年
在中国共产百年华诞来临之际,我的老父亲侯树槐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是由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这枚厚重的礼物是长春市文联的党代表亲自送到家里来的,他们和老父亲亲切地交谈,一再说老父亲对党的文化事业贡献很大,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我的父亲是国家一级作家,是一个与共和国一路走来的老共产党员,父亲一九三三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里,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对黑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对文学有着近似于痴狂的迷恋。他参加工作就是农安县的笔杆子,在县委办公室任主任期间,一直是党的喉舌,所有的办公行文都出自父亲之手,业余时间喜欢文学创作。自从我懂事起,就看到父亲经常伏案写作,几尺写字台就是他的工作台,一直到今年八十八岁的老父亲仍然笔耕不辍。
记得五六十年代,父亲的创作还是铅字时代,那个时候就经常看到父亲的作品被报刊杂志发表。父亲的创作五花八门,什么小说、散文、随笔、报告文学、京东大鼓、说唱文学等,凡是和文学有关的体裁,他都涉猎过,真的是无所不能——我的父亲天生就是一个文学的匠才!
父亲是一个老党员,他深知作为党员作家的使命和责任,他始终坚持文艺创作的二为方针,把自己的创作视角投向他挚爱的黑土地,讴歌中国共产党,讴歌社会主义,讴歌人民。
父亲把文学创作当成了他的第二生命,也成了他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我曾经调侃父亲:这么大岁数还写作,你有瘾呐!父亲反唇相讥:那你打麻将有没有瘾!我们父女俩说完都开怀大笑。瞧瞧这就是我那痴迷于写作的父亲,每当夜深人静时,他就会坐在窗前,奋笔疾书。他时而发出低吟,又时而暗暗欣喜,有时又仰天长叹!抑或是热泪盈眶……
由于父亲的文学才华,很快就被长春市文化局看好。上个世纪70年代,父亲被调入长春市文化局创作室,潜心于他的创作生涯。年,我们随同父亲举家来到了省会城市长春市;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父亲的创作进入了巅峰时代,省市报刊杂志上经常能看到父亲发表的作品。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高山春水》问世了。这部小说一经面世,立即得到社会各界文学爱好者的盛赞和好评。记得当时在文学界还掀起一股不小的评论热潮呢!
每当父亲完成他的作品后,他会第一时间念给妈妈念给我们这些孩子们听,我们是父亲作品的第一读者,每当这时是我们全家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全家人围坐在炕上,聚精会神地听父亲朗读他的文稿,悲壮时他会慷慨激昂,忧伤时他会低吟婉转,有时还会热泪盈眶……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性情中人,一个把文学创作看成是自己的第二生命。
父亲的作品都融汇了他的感情,他的每一篇,每一部,不管是短篇还是长篇,都是他的心灵之作。父亲告诉我们,一个好的作品,不管你写什么,表达什么,都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假如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作品,怎么会让别人去感动呢?
是啊!每当创作的时候,父亲是一会儿笑得满脸灿烂,一会又阴雨连绵;写到动情之处,父亲会情不自禁地黯然神伤,甚至是泪流满面……
在父亲退休后的二十多年里,父亲的创作达到了鼎盛时期,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喜爱的文学创作中,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黑土地是他的依恋,对家乡黄龙府有着特殊的感情,于是,在几次深入农村这片热土之后,长篇纪实文学《天下第一县》便诞生了!全篇赞美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在接下来的创作中,父亲把重心放在了农民身上,先后创作了乡土文学《腾飞在黑土地上的龙》,都与农民和土地息息相关。在父亲的笔下,农村的风土人情,农村的倔老头,农村的泼辣大妈,农村的大姑娘小媳妇,农村的帅小伙都跃然纸上!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农民大军浩浩荡荡地向我们走来!
从农村到城市,父亲以其特有的创作风格和写作速度,又把自己的视觉投向改革大潮的都市,都市里的商界、政界等精英,都成为父亲笔下的鲜活人物形象!一部部鸿篇巨制脱颖而出!
从五十年代到现在,父亲在文海里遨游了近七十个年头,写下了近千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了数十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纪实文学,他的创作如火如荼!
父亲在职期间,曾任长春市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春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在任期间对长春市文学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创办了长春市唯一的《春风》文学月刊,培养了大批文学工作者。他的小说《原则问题》被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山花烂漫》被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选编为学生课外必读作品。他曾荣获吉林省委宣传部、省作家协会颁发的特别奖;长春市委宣传部授予他突出贡献老艺术家称号;荣获《春风》文学奖;长春市首届文学奖终身成就奖;长春市君子兰文艺奖终身成就奖;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终身成就奖。
父亲在创作中的感受是:运我之笔,动我之心,染我之情,抒我之志,用先人赋予我的学识与良知,探宇宙之深奥,索世界之大成,求人生之真谛,汇沧桑之正道。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永远是他笔下的主旋律。
怀着对伟大祖国的依恋,父亲的作品都弘扬主旋律,在父亲的书柜里,看到的几幅照片竟都是在天安门广场前留影!足见父亲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如今父亲已经八十八岁了,仍笔耕不辍!每当回家看望父母,就会看到父亲坐在写字台前挥笔写作。父亲说,生命不息写作不止,我要用这支笔,践行着一个老党员的夕阳时光,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说到做到了,前不久又完成了他的长篇报告文学查干淖尔篇第五部书稿。
说起查干湖,父亲曾经为这个富饶的查干淖尔撰写了四部长篇报告文学,每一部都是经典之作,都记录了查干湖的风土人情。十九大之后,查干湖又有了新的规划,父亲决定再为查干湖写一部长篇报告文学。经过走访调查采访,近半年的时间创作,父亲终于完成全部书稿,已移交出版社。
父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党员,一名作家的责任与义务,用手中的这支笔铸就辉煌文学梦,抒发着浓浓爱党情,描绘了七彩人生,在文学创作上砺砺前行。
祝贺老父亲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在党五十年光荣纪念章!祝老父亲笔耕不辍,再创辉煌!
太阳升起的地方——献给建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这是一个世纪的传奇,这个传奇和奇迹就是中国!从年的红船会议到今天的国富民强,十四亿人民见证着历史的发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中国共产百年华诞来临之际,让我们振臂高呼:中国共产万岁!
感受百年华诞的荣耀,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入世界大国行列,这是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努力的结果,是值得炫耀的光辉历程。在这百年华诞大庆的日子里,我的心中总会升腾起一首歌来,是那久远的却终生难忘:“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来一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呀嗨吆他是人民大救星……”
小时候特别喜欢看日出,感觉特别神奇,记得第一次看日出是跟着哥哥去的。头一天晚上,哥哥神秘地对我和弟弟说,你们想知道太阳是从哪里出来的吗?我和弟弟异口同声地说:“想啊!想啊!”
“哥哥你说太阳是从哪里出来的呢?”我迫不及待地问哥哥。
哥哥神秘地说:“太阳一到晚上就猫起来睡觉了,如果你俩想知道太阳到底猫哪了,明天起大早哥哥领着你俩去看,可不能睡懒觉吆!”我们崇拜地望着哥哥,早早就躺下睡了,盼着第二天跟着哥哥看日出的幸福时刻。
天还黑乎乎的时候,哥哥就把我和弟弟拽起来了,我们蹑手蹑脚地从屋子里溜出去。来到外面,还能听到蝉鸣声,看到几颗星星稀疏地挂在天边,东方已经出现了鱼肚白,哥哥领着我和弟弟来到北大山登高远望,天边似有光亮在闪烁,不一会儿就隐约看到一弧形的太阳,一点一点地升起来了。
我们屏住呼吸,一齐看向东方,感到了一种神圣,当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的时候,我们哥儿仨都跳起来了,拥抱在一起,欢呼着,雀跃着,红日当空,新的一天开始啦!
长大了,工作了,成家了,我们每天追逐着太阳,从日出到日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周而复始,人们生息繁衍在日出日落之间,生活在这广袤的土地上,享受着大自然的恩宠。
禾苗离不开雨露阳光,所有的花草树木也离不开太阳,当庄稼待熟时,需要太阳晒,谷子咧嘴笑了,应该是太阳的功劳;高粱红了,应该是太阳的恩赐!向日葵永远都是绕着太阳转。秋果红了熟了,也应该是太阳的造化吧。红的那一面就是日照的杰作。
曾经的工作经历,作为一名电视编导,去农村录制专题片,免不了也要拍日出,那一次真是大开了眼界,我和摄像早早就起来了,迎着日出之前的壮美,我们选择了一个制高点,支起三脚架,就等那轮红日现身。
村落里一片寂静,隐约可听到老牛的叫声。早起的农民已经开始犁地了,我们好像在拍摄一部国际大片,那种神秘感从心底滋生开来。当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小村庄也似乎沸腾起来,鸡叫声,犬吠声,农民的吆喝声响成一片,忙碌的一天开始了,我们的拍摄很顺利。有日出便想到了日落,当我们完成了一天的录制工作之后,就等待那精彩的日落就收工。
晚霞已经红遍了半边天,工作了一天的太阳也要回家休息了,只见那轮太阳一点一点地渐变,恋恋不舍地西沉,直至隐身于地平线下,简直是太壮观了!我敢说日出和日落同样美丽!
大自然真的很神奇,日出日落又一天,当人们进入甜美的梦乡之后,其实太阳还在周转,积蓄着能量,将把自己的光和热再次奉献给人类。
党的百年华诞必将是历史的里程碑,这是举国同庆同乐的幸福时刻,让我们举起右手向着党旗宣誓,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面向北京天安门城楼,呼喊出世界最强音:中国共产党万岁!祖国万岁!人民万岁!
倪英兰小小说?别离玉明坐在妻子的墓前,轻轻地抚摸着墓碑,就像平时在家和妻子唠着家常一样。
“春艳,你离开我们已有四年多的时间了,你在天堂还好吗?那里没有病痛吧!我和孩子都好!女儿在我工作附近的县城上高中,肯定不遂她的心愿,但愿将来她能理解。在这里方便我照顾她。女儿学习很努力。少了你的陪伴,对于她的成长是有缺憾的。岳父的身体挺好的,有时间我就去看他。有个喜讯要告诉你,今年二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我被评为先进个人,受到了中央领导的接见,这是我一生的荣耀!当我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面对全国人民的时候,台下的掌声雷动!这掌声不仅是送给我的,更是送给你的,没有你的支持和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
那是年的春天,玉明接受了党组织的委派,来到了他人生第二个故乡--永胜村,做驻村第一书记。这是组织上的信任,也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去,这副担子能挑起来吗?家里的担子怎么办?扔给生病的妻子吗?女儿初三了,正是人生关键时期,岳父岳母身体多病,需要照料。他坐立不安,不知该何去何从!
初春的北方,虽暖乍寒。室内,仿佛空气凝结了,玉明对着那份派遣文件默默不语。
妻子心疼的望向玉明,知道他的苦恼和纠结。
妻子拉着玉明的手坐下来:“我知道你担心我,担心老人,惦记着孩子,我撑得住,别为这事纠结。你也不是总也不回来,现在的交通便利,如果有我解决不了的事情,就给你打电话......咱俩都是党员,服从组织分配是应该的。你不但要去,而且还要干好。因为你的努力,永胜村改变了贫穷的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是人生中多么快乐的事啊!为什么不去呢!”
玉明凝视着妻子:“你真是这样想的?”
“你看你,咱俩在一起生活这么多年了,你还不了解我的心思多么简单,你比谁都清楚。”
“谢谢你!好媳妇!”
半个月后一天的晚上,玉明带了一大堆材料回来:“媳妇儿,快来帮帮我,这电脑怎么用啊?”玉明皱着眉头,夸张地喊着。
妻子微笑的走过来:“难道这就是你送给我分别后的礼物吗?”
玉明尴尬的笑了:“对不起媳妇儿,忙得我焦头烂额的,没顾上。”
“傻帽,逗你呢!”妻子放下手中的家务活,用了短短的两天时间,整理出一份精彩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是夫妻俩针对永胜村短期、长期的扶贫规划而作。
忙完这些,玉明又急匆匆地回到了永胜村。
突然有一天,玉明接到了妻子的“玉明,回来一趟吧!我好像挺不住了。”
玉明一听,心立刻就慌了起来:“媳妇儿,别着急,我安排一下工作就回。”
虽然安慰着妻子,但玉明的心莫名的慌了起来,妻子的胃时常疼痛,平时吃点药就好了,不会有什么事吧!他匆忙的交代了一下工作,回到家带着妻医院,大夫很严肃地告诉他们:“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玉明不敢往下想,带着妻子赶往吉大二院。检查结果令玉明难以接受:胃癌肝转移。
想到妻子“五一”假期还来村上住了几天呢!还为自己整理文档,提方案,做规划,还与他聊工作上的事,聊着孩子的中考,聊着岳父岳母的身体状况,还有生活中的点滴。可能那个时候妻子就已病入膏肓了,为了不让自己担心,刻意隐瞒了病情。玉明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难以自拔!
玉明望着日渐消瘦的妻子,难言的痛苦一直撕扯着他的心。
在陪妻子看病的日子里,玉明也消瘦苍老了很多。
妻子吃不下饭,他就买来破壁机,一点一点的给妻子喂流食。
半个月后,大夫说:“病人太痛苦了,现在不光胃里有癌细泡,肝部脑部都转移了,让她回家与亲人在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光吧!”
泪水无声地冲刷着玉明那颗临近崩溃和亏欠的心,他不敢在妻子面前流露,一夜之间,如霜的白发染上了鬓角。
在陪妻子最后的53天的时光里,玉明放下了所有的工作,弥补着对妻子的亏欠。妻子的眼中,流露着诸多的不舍,稍有一点精神就和玉明交代着后事。她有几件放心不下的事:母亲刚刚过世不久;她放心不下老父亲,放心不下要中考的女儿;放心不下玉明驻村的永胜村。
玉明的心,像似有无数把利剑被刺痛着,每一天,死亡旳利剑都高悬在头顶,让玉明胆战心惊!他企盼着奇迹的出现。然而,死亡还是带走了他心爱的妻子。
妻子走后,玉明每天都给妻子写信:“媳妇儿,你离开我们之后,我和孩子都处于思念之中。其实,你的每一个‘不放心’,我都记着呢!我愿意用生命去完成它!现在,岳父的身体很好,孩子也越来越懂事了!我虽然忙碌,但每一个夜晚,我都在想你,想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想你为我做过的一切......”
“媳妇儿,安息吧!永胜村有你的足迹,村民们都记得你为他们的付出。我这个电脑盲,在你走了后凭着自学,已成为了永胜村的粉条代言人,还能直播快手呢!是名副其实的网红了。”
“亲爱的媳妇儿,永胜村变得越来越好了。水清了,树多了,街道整洁了,村民们富裕了,你高兴吧!我没有辜负你的期望!在党的关怀下,我与村干部一起带领永胜村走上了富裕路。”
玉明恋恋不舍的转身离开了墓地:“媳妇,再见!有空再来看你。”
石桂英小小说·秘密
推开门,程林就吆喝媳妇弄几个下酒菜,嘴角上翘,眼睛眯成缝,一脸的喜悦。
还神秘兮兮的说,知晓了一个什么秘密。
媳妇撇撇嘴,一阵忙活。
餐桌上,“来,媳妇陪你喝一杯,这么高兴,提升的事有眉目了?"媳妇喜滋滋地举着酒杯问道。
程林举起杯和媳妇碰了下,说道:“这回应该妥妥的啦,关键时刻老天都帮我,今天有秘探禀报,说王主任的作风有问题之事,已证据确凿。他经常秘密约会一个女人,这问题大了……我已经实名举报纪委了……”程林用得意目光盯着媳妇,一仰脖,又干了一杯。
“真的吗?"媳妇惊讶的张大嘴。她知道老公这个办公室副主任都干了十几年了,要不是王主任踩着他的肩膀爬,老公早就扶正了。这次局里提升副处长,是王主任和老公二选一,王主任关键时刻出了事,真是苍天有眼!
“这次,王主任可栽了,一名党员,有作风问题,整不好就得就地免职。我让小三子盯着他几个月了,哼……"程林更得意地哼了一声。
“党员?去年他不还被评为局里的优秀党员吗?”
“哼!那都是背后有人捣鬼,说他早来晚走,工作认真;说他能主动到贫困山区扶贫两年成绩突出;说他在抗震救灾活动中积极带头捐款……哼!傻子都能看出来,他在做表面文章,我跟你说,王主任这个人,太阴险了……”程林倒出一车牢骚话,语气很激动,手一直举着酒杯,猛地一放,杯子碎了。
“咳,说就说呗,干嘛哼哼的这么激动。”媳妇一边收拾一边埋怨道。
“我就看不惯王主任他那装呼呼的样子。听说上级来考核时,还有许多人都拍他的马屁,这回出了大事,丑陋的嘴脸终于露出来了……”程林边吃边说,夹进嘴的鱼,刺卡在喉咙处,折腾好一阵,弄出来后,媳妇惊魂未定的直呼好险呀!
“那你说,大多数人都拥护他,是不是说明人家王主任还是值得大家信赖的,群众眼睛是雪亮的……”
“妇道人家,懂个屁呀!”媳妇的话没说完,程林气恼地把夹起的菜又送回盘子里。
程林边喝边磨叽到很晚很晚,躺下后竟翻来覆去的“烙饼",睡不着。
第二天早晨醒来,程林的头昏沉沉的,但想想一到单位就有好戏看,还是铆足了精神,脚步轻松地出了家门。
果不其然,刚迈进公司大门,史秘书就通知全体员工到会议室开会。
会议室陆陆续续坐满了人。程林前后,左右打着招呼,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
局长慷慨激昂的讲话,听着,听着,掌声阵阵。程林脑袋一片空白,反反复复回荡着局长讲的那几句话:“……王主任是一名合格的党员,是我们全体员工学习的榜样,他约见的那个女人,是他资助的一个贫困大学生的母亲……”
程林脸涨的通红,眼珠子瞪得溜圆,好像被人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凉水。他目光呆滞,神情沮丧…
祁金华未来正在我们眼前铺开——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上就到我们党的百年华诞了,回顾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年前的7月,我们党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诞生,从党诞生之日起,犹如在漫长的黑夜里点亮一盏明灯,给黑暗中求索的中国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百年来,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赤诚奉献的历史。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涌现出刘胡兰、江竹筠、董存瑞、邱少云、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一大批英雄模范。共和国的旗帜是烈士鲜血染红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以生长在这样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70年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经济形势严峻,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怎样把落后的中国建设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要解决的最大难题。我们党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交出了令世人惊叹的答卷。在较短时间内,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启动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富起来”。改革开放40年,我国粮食年产量逐年上升,中国人实现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愿望。从20世纪80年代的凭票供应,到如今在手机上一点,琳琅满目的米袋子、菜篮子就可以送到家里,不论冬夏、南北,新鲜蔬菜水果应有尽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走在追求美好生活更宽广的道路上。当然,这个时代也有困难和挑战——比如全球疫情、比如复杂的国际形势、比如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但更多的是机遇和幸福,比如物质极大丰富,科技发展,生活便利。我们有最安定、最富足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现在的我们衣食无忧,城乡升级变化日新月异,而这一切都源于我们背后有最强大的后盾——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都源于我们党的正确领导。如今,党带领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未来正在我们眼前铺开。
我们这代人欣逢盛世,赶上了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从记事起到退休,几十年的人生经历,除了感慨,就是感激。是党的雨露沐浴我长大,党的光辉照我心。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年的风风雨雨。年,这是一个吉祥的数字。它是时间长河中个美丽无比的花环,在未来的岁月里,它将继续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百年华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戚玉珠我眼中的“她”她个子不高,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浑身上下充满活力,不笑不说话,年长我一岁,有着“37”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她就是桑榆文学社社长吕松军。
认识她是在年,中学同学说你来长春老年大学吧,我们的班长特别好,就这样误打误撞我来到了现代文班学习,见到了松军,第一印象她和蔼可亲,说话慢声细语,每次上课之前她都会在班上总结一下班级的情况,为同学服务。熟悉以后,没过多久她送给我一本她写的书《松涛》,回家以后我迫不及待看了起来,读过之后让我对班长肃然起敬,太厉害了,后来知道她出书不止一本。当时对我而言,写文章太难了,有高不可攀的感觉,每次上课老师都会点评同学写的文章,我也跃跃欲试想写一篇,但没有勇气交给老师,我把第一篇特别稚嫩的文章《儿时的点滴记忆》先发给了松军,她鼓励我说,写的不错,这样我才有了第一篇文章出现在老师面前,得到老师的鼓励,以后我每周都交作业,老师鼓励我说,坚持就一定有收获。
年年底,现代文班要出班刊《风翠流丹》同学们踊跃投稿,我的心又活了,我把想法跟松军说了,她说你写吧,于是我写了一篇《爱心传递》松军看了以后说,你写的非常好,比我刚写的时候好多了,我知道这是在鼓励我,她又帮我修改了一下,投到班刊,当时徐振泽老师是班刊的编辑,他看到我的文章以后,跟松军说要认识一下我,徐振泽老师是很有名的作家,也是我特别尊重的老师,看到我以后,他第一句话说的是,你比我伟大多了,说的我摸不着头脑,原来是看了我投班刊的文章,徐振泽老师还专门为我的文章写了一篇小文《赠予玫瑰留有余香》,再后来松军把我资助贫困学生的事反映到我们社区,社区领导特别重视,把我推荐为“长春好人”候选人,在网上投票的过程中,松军更是全力以赴支持我,在老年大学发动所有班级学员为我投票,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当时她老父亲正在住院,她利用陪护爸爸的间隙,医院的护士近人为我投票,这种精神让我感动不已,在年我被评为“长春好人”,在社区松军亲自为我颁发了“长春好人”荣誉证书。
在现代文班学习的三年中,我在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先后在长春日报晚晴版,东方老年报,中国作家网发表若干篇文章,我的一篇文章《党在我心中》在《春风文艺》征文中获奖,并刊登在杂志中。以前做梦都不曾想过我能写文章,文章还能变成铅字,特别荣幸的是我成为一名长春作家协会会员,我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松军社长的鼓励和帮助,年回家看二宝,中断了学习,但是松军没有忘记我,年又把我带到桑榆文学社,在这个大家庭我如鱼得水,在向文友们学习的同时,先后在平台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在长春市文联举办的“情系小康”短诗大赛活动中,松军社长再次鼓励我参加征文活动,我的一首小诗《孩子》获得优秀奖。两年前在松军社长的推荐下,我成为桑榆编辑部成员,负责校对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很欣慰,这是社长对我的信任,也得到了文友们的肯定,每次看到文友们一篇篇文章,我都深受鼓舞,桑榆这个大家庭让我感受到温暖,特别是社长情系桑榆,不辞辛苦,兢兢业业,每期桑榆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longa.com/hlyj/1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