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龙 > 海龙宜忌 > 正文 > 正文

寻根百家姓之江氏家族起源族谱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4 13:36:30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中华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约多年伏羲氏时期。每个人一出生就传承了家族姓氏,它既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代号,也是血缘关系的符号。

百家姓溯源

江姓为中文姓氏之一。源自于湖北江陵、河南济阳、正阳。江姓出自于嬴姓,与诸侯国秦、赵系出同源,为颛顼帝玄孙伯益的后人。江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76位。根据年中国公安部的统计,江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排名第74位。在台湾,江姓是第二十五大姓。

姓氏起源起源一

出自嬴姓,传说是大禹的贤臣伯益的后代。据唐人林宝所著《元和姓纂》记载:“嬴姓,颛顼元孙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颛顼,为古帝名,是五帝之一,相传是黄帝之孙;元孙即玄孙,颛顼的玄孙伯益,是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因助禹治水有功,禹要让位给他,他避居箕山之北(箕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伯益的后代大约于商朝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国。据考证,古江国的国都位于今河南正阳县附近。春秋时,江国介于楚、宋、齐三国势力之间,经常受这些大国操纵,加之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中心地带,所以江国一直没能强盛起来, 被楚国灭掉。江国灭亡后,其子孙流落各地,并“以国为氏”,将江姓世代承袭了下来。可见江氏是伯益的后代,因其始祖伯益为嬴姓,故江氏源于嬴姓。帝舜时,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因助禹治水有功,故受帝舜赐姓嬴。(虞舜时,伯益负责驯养鸟兽,至大禹时又辅佐治水,因功而得以受赐嬴姓。此后,嬴姓部落又分为14个小部落)伯益为嬴姓之祖,因治水有功受到帝舜的赐封,其后裔有封于黄国。相传他善于畜牧和狩猎,在古代,尤其是周朝、到秦朝的近一千年,嬴姓都是一个贵族姓氏。比如,秦始皇就姓嬴。也有很多周朝诸侯国的国君姓氏是嬴。比如,秦国、赵国、郯国、葛国、黄国、江国、莒国(今山东莒南县附近)、梁国、徐国、萧国的国君姓氏都是嬴。传说中,伯益的后裔有十四个分支,即:“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今山东省新泰市)、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启自黄帝传自高阳氏,由高阳氏三传而生伯益,当尧之时,举益为虞典官。伯益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禹之子启建庙祭祀。益生三子,长子大廉封地于秦,次子若木封地于徐,幼子玄仲封地于江,遂以国为姓。江氏之先祖,起始于此!周武王时,仍旧封益地,所以春秋时称江人,鲁文公四年楚国废江国为济阳郡,江氏始称济阳族系。其后有宋代御史江景房为浙江衢州开化一代始祖。至咸淳元年时,任宰相兼枢密使江万里时,因元入侵,江万里为国尽忠,万里之胞弟万倾、万九与母奔鄱阳,遭遇乱劫杀,兄母不下落不明,万九逃居湖北今黄岗县中和乡罗曲村八里湾,为我系湖北入蜀的由来。其时有江万载,临危授锦衣卫摄行中军事,扶昺帝入福建,遇元兵溺海而死。其子江文蔚,隐居福建建宁府江宁化石壁村。江万九之四子江文友,于元朝定鼎时,携家属入蜀,定居于今重庆江津县九龙铺。为入蜀之一代始祖。江国灭亡后,王室子孙与国民们纷纷逃散,流落外地,多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江氏、鸿氏、邛氏、邗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该支江氏史称为正宗。

该支江氏、鸿氏、邛氏正确读音皆作hóng(ㄏㄨㄥˊ),江氏今读作jiāng(ㄐㄧㄤ)亦可。要注意的是,江国源出的邛氏读音不作qióng(ㄑㄩㄥˊ),邗氏读音也非读作hán(ㄏㄢˊ),皆依然读作hóng(ㄏㄨㄥˊ)。该支江氏族人尊奉玄仲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姬姓江氏合谱。

起源二

源于姬姓,为翁氏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六桂堂业刊》记载,周初,昭王支庶子受封于翁,后以邑名“翁”。西周初年,周昭王姬瑕(公元前?~前年在位,待考)将自己的一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地(今浙江定海),因地有翁山,其后裔子孙遂以邑名“翁”为姓氏,称翁氏,世代相传至今。到了宋朝初期,有一位福建泉州人翁干度(唐乾宁五年~南汉乾和九年,公元~年),官拜五代十国中的闽越国补阙郎中。他生有六子,在(闽越福恭懿王王延政天德三年,公元年)闽越国灭亡之际,为避战乱,携眷归隐到建瓯莆田(今福建莆田竹啸庄),之后将六个儿子分别赐姓为洪、翁、江、方、龚、汪六各姓氏,以避宋难。其中次子原叫翁处恭,被分姓为江氏,他的后裔子孙遂世代称江氏。这兄弟六人后来在宋初三次科举考试中先后进士及第,被誉为“六桂联芳”。

该支姬姓江氏正确读音作jiāng(ㄐㄧㄤ),今读作jiāng(ㄐㄧㄤ)亦可。该支江氏族人尊奉翁干度、翁处恭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嬴姓江氏合谱。

起源三

源于子姓,出自唐朝末期宰相萧遘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今安徽徽州新安萧江氏的祖先,出自唐朝末期宰相萧遘。该支萧氏源出周王朝时期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裔大心。萧遘,字德熹,家族通称其为萧黄墩,是唐朝中晚期宰相萧寅之子,父子皆为唐朝宰相。在黄巢起义军攻击安徽歙州时,萧遘曾竭力与节度使高骈组织抵抗,后论功进秩为上柱国、江南节度使。后因唐末战乱不止,萧遘的第二个儿子萧祯举家从安徽徽州新安渡江而至先父的避居地歙县黄墩。并为了纪念此次避难,改萧氏为江氏,此后世代称江氏至今,在萧氏谱书中记载其为“萧江氏”。凡江氏之宗于萧氏者,萧遘、萧祯即其鼻祖,其后裔主要聚于今江西省婺源县江村一带,人丁十分旺盛。

该支江氏正确读音作gāng(ㄍㄤ),今读作jiāng(ㄐㄧㄤ)亦可。

起源四

据福建连城等地族谱记载,清流县有鲁野一公,唐宣宗时进士,受建州刺史,从原居地江西建昌来闽南地就任时,为祈求渡江平安而改姓江,后因有感于宦途险恶,弃官隐居于清流,其三世二十五郎江礼,宋出谥为“忠节”,其后繁衍为闽西江姓大族。

起源五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江吉氏,世居布尔哈图城(今吉林延吉),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iyanggiHala。蒙、满两个民族的江吉氏族人皆隶属于满洲正蓝旗,属于清朝嫡系军制,世出满清大内侍卫,今位于清华园与燕园(即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之间 的蓝旗营,就是当年该旗主力兵营驻居之地。蒙古族江吉氏在明朝时期即所冠汉姓为江氏,满族江吉氏则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江氏。

蒙古族、满族江氏读音皆作jiāng(ㄐㄧㄤ)。

起源六

源于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清朝时期, 的四川明正土司名叫辖木坪,其父名叫坚赞大结,氏族姓为坚赞氏,后在明朝政府的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江氏,读音作jiāng(ㄐㄧㄤ),世为土坪地区土酋。

得姓始祖

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舜帝时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启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国。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江姓。故江氏后人尊江元仲为江姓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江万里:字子远,号古心,原籍南康都昌寓居饶州,由太学领乡荐登进士,官至台铉因权奸乱政力辞归里,襄樊失守知事不可为于居侧凿大池匾曰止水元兵入饶遂投之,从者殓葬虎形山有风火罗围石狮石策为迹。后追谥文忠公为建祠。元配:彭氏,赠大德夫人,殉节止水葬与子远公同墓。生子三:茂华;茂盛;茂荣。华公未详。是为湖南湘阴江氏始祖。

江南浦:字福三,号之演,公自本郡禾坪卜迁里心开崇衍派宝,自公始传载卷一。妣魏氏,讳元娘,夫妇生卒未诠合葬本堡陈家沟,狮子嵊顶上 层王穴其山场系子荣公之业以葬祖父文盛文茂两房照管后代重修碑志。生五子:长子江贵显,二子江贵安,三子江贵卿,四子江贵名,五子江贵英。是为湖南、安徽江氏始祖。

江惟清:行三,字益澄,□流公之长子,次汉迁上湖三惟怀迁□邱吉心先生曾孙也,因红头贼之乱都芝山下徙居云路庄,娶林氏。子三:长曰克俊;次曰克杰;三曰克仲;又名泳潸□音转也以下分派。是为福建永定溪南里江氏始祖。

郡望堂号郡望

济阳郡:西汉置济阳县,治所在河南省兰考东北。晋惠帝时,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东晋后被废。这支江姓的开基始祖为东汉江德。

淮阳郡: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年)置淮阳国,为同九国之一,建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惠帝以后,有时为郡,有时为国。成帝时相当于今河南省淮阳、鹿邑、太康、柘城,扶沟等地。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改为陈国。隋朝和唐朝又改陈州为淮阳郡。

六桂:六桂乃“六桂联芳”的誉称,分布在古时的泉州。泉州,隋开皇九年(公元年)改丰州始置州,治所在闽县(今福州市),相当于今天福建全省,后改为闽州。唐景云二年,改武荣州置州,治所在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

堂号

忠廉堂:宋时上高尉江灏,因勤王功升建浦丞。因统义兵捕盗有功,历任柳州、象州两州知府,为官又忠又廉。

此外,江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济阳堂”、“淮阳堂”、“六桂堂”、“馀庆堂”、“敦睦堂”(雍正癸卯恩科科举人江慕柳立)等。

迁徙分布

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五百五十三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4%左右。

历史上江姓的分布与迁徙

江国灭亡后,江人被楚国强迁于楚国内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为楚的臣民。在战国时江人后裔江乙出任郢大夫,郢,为春秋后期楚平王所建的都城,即在今湖北江陵。这支成为楚人的江姓后来向南方移民,繁衍发展,最终在广西形成了江姓人LI的一个重要聚集中心。一部分江人北逃入陈国,今河南准阳地区,后由淮阳为中心向四方散迁,其中一支向东北方迁移到齐鲁大地。秦汉时期,江人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地区,后来向西、北、南发展,河北、山西、安徽等地也有了江姓的足迹。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纷飞,政权频繁更迭,中原地区百姓大批向东南方迁移,江姓也随这股南移之风向江东移民,定居于会稽,即今浙江的绍兴。这一时期是江姓历史上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最终发展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唐宋之际,随中原居民的多次南下移民,江姓进入了赣、浙、闽广大地区,明朝时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江姓大约有2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2%,排在第六十五位。江姓 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江姓总人口的21.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这五省江姓大约占全国江姓总人口的83%,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苏、山西、广西、四川等省。全国形成了以江西为中心的赣、浙、闽、皖、豫江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江姓大约有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3%,为明朝第五十九大姓。宋元明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江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快得多。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江西、江苏、浙江、安徽,这五省江姓大约占江姓总人口的82%。福建为江姓 大省,约占江姓总人口的21%。宋元明期间,江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福建为中心的闽、赣、苏、浙、皖江姓人口聚集地。

当代江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江姓的人口已余万,为全国第79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6%。从明朝至今年中江姓人口由40万增到多万,增长了9倍多,江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年中江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江西、安徽四省区,大约占江姓总人口的49%,其次分布于福建、台湾、江苏、浙江、湖南、湖北,这六省又集中了33%。广西为当代江姓 大省,居住了江姓总人口的23%。全国形成了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多江姓,以北碜淫缝懿分布局面。在近年期间,江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国东南部向华中、华北有一定的回迁,但向西南和南部地区的移动十分强劲。江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江姓是两广地区为较常见的。在桂粤、赣闽台、皖浙南部、湖南南段、湖北东端、贵州南部、云南东部,江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57%以上,在中心地区的比例可高达2.2%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面积的12.3%,居住了大约55.3%的江姓人群。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中部、上海、湖南大部、湖北南部、四川东南、重庆大部、云南中部、贵州北部,江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8%一o.57%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面积的7.4%,居住了大约25%的江姓人群。年江氏人口统计:.94人,每人中大约有江姓人口:3.56人。

历史名人

在中国历史上,江姓名人辈出。

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舜帝时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启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国。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江姓。

江充:西汉赵国邯郸(今中国河北省邯郸市)人。本名江齐,通晓医术。

江统:西晋陈留圉(今河南省杞县南)人。官至散骑常侍,永嘉中避难于成皋而卒。尝作徙戎论著称于世,并有赋颂表奏传于后。

江蕤:西晋人,任谯郡太守,其子湛,官侍中、吏部尚书。

江智渊:南朝宋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著有《江智渊诗选》。《宋书》有《江智渊传》九卷。

江蒨:南朝梁济阳考城人。南北朝作家。

江淹:南朝时人,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梁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以文章见称于世,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遂有“江郎才尽”之典故。

江革:南朝梁考城人,任御史中丞,敢于弹劾权贵,以廉洁见称。

江总:南朝陈文学家,历仕南朝梁、陈、隋三朝,陈时官至尚书令。

江参(生卒年待考):宋朝人,擅长山水画,存世作品有《千里江山图》等。

江万里:南宋末期宰相,守城力拒元兵,城破投止水亭殉国。

江灏(—年):今福建龙海港尾古城村人,又名江禹文,字质卿,曾誉为“代天巡狩”、“一日天子”。

江永(生卒年待考):清朝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精研音韵,兼通历算地理,考释古代名物制度多有创见。

江声(年——年):清朝江苏元和人,清朝学者。精于训诂,著有《尚书集注音疏》。

江沅:江声之孙,著有《说文释例》、《说文解字音韵表》。

江藩(年——年):清朝江苏人。清朝学者,经学家。

江湜(生卒年待考):清朝江苏苏州人,诗人。

江有诰(?年——年):清朝安徽歙县人,音韵学家。

江忠源(年——年):清朝将领,湖南人。

江华(年——年):瑶族,湖南省江华县人,前 人民法院院长。

江文也(年——年):本名江文彬,台湾台北县三芝乡人,知名音乐家。

江一真(~)福建省连城县庙前镇塘背村人。年参加长汀反帝大同盟,年参加农民暴动。翌年3月加入共青团,7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军战士、闽西独立团宣传员。年调红十二军医务训练队当护士长、见习医生。年秋入中央红色卫生学校军医四期学习,毕业后分医院当医生。参加了中央苏区 至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长征中历任师卫生队队长,总收容队医疗队队长,医院医务主任,医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福建省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委土地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省农民协会主席,省农林厅厅长,福建农学院院长,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省委秘书长,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年当选为福建省省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年平反。同年11月任卫生部部长兼党组书记、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保健领导小组副组长。年6月退居二线,9月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年3月在北京逝世。

江丙坤(年出生):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台湾南投县人。

江蕙(4年9月出生):台湾女歌手。

江志仁(C.Y.KONG):香港 编/作曲人,从上世纪90年代起活跃于香港歌坛的作曲家,编曲家,制作人,和王菲、张国荣、陈奕迅等有合作,大热、成功作品很多。

江国宾(7年出生):台湾 演员。

江宏恩(年出生):台湾 演员。

江祖平(年出生):台湾 演员。

江若琳(年9月出生):香港女歌手和女演员,年女新人。

江钰源:年11月出生于广西柳州,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北京奥运会 ,现任队长。

江上舟,中芯国际新任董事长,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 批海归,海南建省初期最早的一批闯海人曾担任三亚市副市长,他也是上海芯片产业的奠基人、国家大飞机项目的启动者之一。年6月27日下午因病去世。

江绵恒,男,汉族,1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美国费城DREXEL大学电机工程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执委、中国委员会主席等。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物理。

江桂斌,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年11月生于山东莱阳,籍贯山东莱阳。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年、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博士学位。现任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化学会EST杂志副主编、《环境化学》主编、《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雷,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5年3月生于吉林长春,籍贯江苏镇江。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年获该校化学系硕士学位,年至年日本东京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年回国后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日本神奈川科学院研究员。现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龙,物理化学家年1月1日生于上海,籍贯福建建瓯。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0年获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胶体与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俄罗斯胶体杂志国际版和《中国科学》等四家国内杂志的编委。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明,高分子化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年生于江苏扬州。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元生,物理化学家年8月18日出生,江西宜春人。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年吉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年当选为国际数学化学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曾担任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主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江 亿(.4.25-)建筑环境工程专家。北京市人。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工系。年获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工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教授、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主任。从事人工环境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实施。在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地铁热环境仿真与控制,热网调节与优化,供热与空调系统的控制与管理,水果蔬菜的产地储存等方面都做出重要的研究成果,并主持开发了用于建筑环境与市政工程的RH系列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国内广泛应用,完成了沈海热网控制,医院空调改造,德黑兰地铁BAS系统等多项大型重要工程。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集中供热网性能辨识与优化控制)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已发表学术期刊论文百篇。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欢成(.11.23--)土木结构专家。广东省梅州市人。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在大屯煤矿、航天部新民厂总装车间、上海卫星地面站、赞比亚党部大楼、电子部所、高层住宅结构优化设计以及上海东方明珠塔等重大工程中,创造性地做了大量工作。 次成功地将30米天线卫星地面站设计在软土地基上,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是世界第三高大楼金茂大厦(米高,88层)业主的设计顾问组和SOM的设计代表组的负责人。由他总负责设计的东方明珠塔(米),在造型、结构及功能等方面,得到国内外普遍好评;总负责设计的米高世界 塔雅加达塔,在和世界 建筑师的竞争中一举中标,为中国建筑设计开拓国际市场作出了贡献。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泽民主席

江泽民(-——),江苏省扬州市人。自幼喜爱篆刻艺术,读书。年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上海解放后,历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副工程师、工务科科长兼动力车间主任、厂党支部书记、 副厂长,上海制皂厂 副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械部上海第二设计分局电器专业科科长。年赴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实习。年回国后,历任长春 汽车制造厂动力处副处长、副总动力师、动力分厂厂长。

2年后任一机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一机部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代理党委书记,一机部外事局副局长、局长。年后,历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党组成员。年后,任电子工业部 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部长、党组书记。年后,历任上海市市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书记。年9月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年10月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出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年9月在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出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年11月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出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宗祠通用联

门额题匾

淮阳世第济阳世第六桂联芳梦笔堂永思堂碧水流光清泉跃鲤

  

四言通用联

望厓骁骑;

文坛骄龙。

——佚名撰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齐骁骑将军江斅(-),字叔文,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人。南朝宋孝武帝婿。齐时任侍中,领骁骑将军,不为权幸降意,时人重其风格。

下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东)人。历仕宋、齐、梁三代。梁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少孤贫好学,早年即以文章 ,晚年所作诗文不如前期,人谓“江郎才尽”。有《江文通集》。

徙戎著论;

止水鉴忠。

——佚名撰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陈留圉人江统,字应元,言语希少而起向远大,当时人称“嶷然(独立、超绝)希言江应元”。初任山阴县令,后至太子洗马。元康年间,氐帅齐万年反晋失败后,他作《徙戎论》。建议将氐、羌等族迁离关中,又对并州的匈奴部落表示隐忧,但惠帝并未采纳,不出十年乱起,人们都佩服他的远见。八王之乱中,先参与齐王司马冏的军事,谏齐王骄慢荒淫;又为成都王司马颖的记室,也有劝谏。后官至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之乱时,病死于流亡途中。

下联典指南宋都昌人江万里,字子远,由乡里举荐入太学,文章颇明名,度宗时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宰相),因刚直曾得罪奸相贾似道。他曾在芝山后花园开凿水池,池中亭上匾额写“止水”二字。元军南侵,他投水而死。

生花梦笔;

刻炬成诗。

——佚名撰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典指梁江淹,尝梦人授以五色生花笔,遂文思大进。

下联典指梁江洪,与萧文瑛、丘令楷等并以文称,夜集赋诗,刻炬而韵成,皆可观览。

五言通用联

千秋文藻富;

五色笔花新。

——佚名撰江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少年时孤贫好学,早年就以文章 ,相传曾在梦中见神人授以五色笔,于是文思大进;晚年又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索还五色笔,故所作诗文不如前期,人称“江郎才尽”。曾先后在宋、齐、梁三代做官,历任宋徐州从事、齐御史中丞、梁金紫光禄大夫。诗作能得前人神貌;赋以《恨赋》、《别赋》有名。文词精美,情调凄惋。

释诗风雅颂;

为仕宋齐梁。

——佚名撰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经学家江永。有《十三经注疏》。下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事典。

柏叶家风古

笔花春色新 

------莆田秋芦梅洋江春霖故居大门楹联之一。

柏叶即古代称御史衙门为柏府。上联指莆田御史江春霖。联下句意说:江姓远祖江淹(-),字文檀,济阳考城人,少年时孤贫而好学,早年就以文章闻名。他曾经在梦中遇见神仙授给他五色笔,从此文思如潮涌出,写出来的文赋人人称奇,思路敏捷,别具风格。江姓家族的郡望在淮阳,因此居家大厅上堂都挂“淮阳堂”匾。

六言通用联

元仲千秋饮誉;

闽南六桂联芳。

——全联典出江姓的得姓历史渊源和堂号。六桂堂在古时的泉州。治所在闽县(今福州市)后改为闽州。

七言通用联

源从济水家声大

派衍淮阳世泽长 

莆田秋芦梅洋江姓家族厅堂的楹联之一。

联意说:莆田江氏自河南济水衍派而来。

一经传世基忠孝

百世闻风起孺顽

莆田秋芦梅洋江春霖故居左侧“社公厝”楹联之一。系清末宣统皇帝的老师、闽县陈宝琛所书题。

九疏乾坤作种气

四山风雨泣冬青

------赵炳麟为江氏宗祠撰联句。

江氏宗祠依山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建筑群由一百四十六间组成,雅称“梅阳百廿间”。江家大院在清嘉庆初年由江春霖曾祖江奋銮创建,经江文波(邑庠生)、江希濂(同治四年乡试举人)、江春霖四代。花格窗嵌:“礼、义、孝、廉”四字。

荔枝情味人犹觉;

香雪玲珑梦最凉。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江石如撰书联。江石如,字介。泉唐人。工翎毛花卉,楷书亦工。

济世安民恩泽厚;

阳春白雪品位高。

——此联为以鹤顶格江氏郡望“济阳”二字的嵌字联。

寻春得句诗无草;

带醉裁笺檄有花。

——佚名撰江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事典。

孙支挺秀济阳郡;

祖德流芳馀庆堂。

——全联典出江姓的郡望和堂号。

生花梦笔文无草;

刻炬成诗韵可观。

——上联典指典指梁·江淹,尝梦人授以五色生花笔,遂文思大进。下联典指梁·江洪,与萧文瑛、丘令楷等并以文称,夜集赋诗,刻炬而韵成,皆可观览。

方正举贤称孝子;

智渊妙笔继书香。

——上联典指东汉·贤良方正、谏仪大夫江革,早年丧父,遭战乱背着母亲避难,多次数遇到贼寇,他总是以母亲年老恳求,贼不忍犯,终于与母亲一同回乡,邻人称他为“江巨孝”。下联指南朝·宋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江智渊:《宋书》有《江智渊传》九卷。

八言以上通用联

郑子出游,徒劳解佩;

梅妃失宠,安用明珠。

——佚名撰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神话中的古代仙女江妃之二女,游于长江之滨,遇到郑交甫解下佩玉送给他。郑交甫走出数十步,怀中已没有了佩玉,回头再看,仙女也不见了。

下联典指唐玄宗的妃子江氏,因爱梅花,号为“梅妃”。失宠后,玄宗赠她一斛明珠,她拒不接受,回赠一首诗,有句“何必明珠慰寂寥。”

文藻特新,竟符梦笔之异;

膏油不继,岂辞随月之勤。

——佚名撰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事典。上联典指南朝宋侍读江泌的事典。江泌,字士清,考城人。少贫,夜读随月光握卷升屋。

柏府树清标,千古风霜留谏草

笔亭传好梦,一门孙子种奇花 

莆田秋芦梅洋江春霖故居大门楹联之一。系江春霖御史同科进士第三名(探花)郑源题撰。联意赞誉清代御史江春霖为人直介,不避权贵,在历史上留下正直御史的好名声。联下句说江淹的故事。

俎豆幸千秋,谏议当年称孝子;

笔花开五色,文通有后继书香。

——佚名撰江姓宗祠联。上联典指东汉临淄人江革,字次翁,早年丧父,遭战乱背着母亲避难,多次数遇到贼寇,他总是以母亲年老恳求,贼不忍犯,终于与母亲一同回乡,邻人称他为“江巨孝”。永平初年举孝廉。建初初年又举贤良方正。官至谏仪大夫。。下联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的事典。

兄宰相、弟尚书,天下文章双璧;

父成仁、子取义,世间忠孝一门。

——上联典指南宋都昌人江万里、江万顷兄弟,江万里官至宰相,江万顷官至户部尚书。下联典指江万里及其子江镐、江万顷及其子江鉴。元军南侵,江万里父子一同投水而死;江万顷被元军抓获,不屈而死,其子江镐也遇难。

梁贵胄、唐遗忠,易姓前徽崇一本;

歙侨居、泾奠宅,敦宗后嗣叙三支。

——此联为安徽省泾县江氏宗祠联。

此联为安徽省泾县江氏宗祠联。梁章钜《楹联续话》卷二说:“此处江氏源于萧氏,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后裔。唐代末年曾又显赫一时,因避难改姓江氏,住歙县的黄墩,南宋时迁到泾县,总称‘黄泥滩江氏’,查其流派,共有三支。”

祖宗启瑞应昌年声振云来寿扬天作

孙子承光联肇锡书尊孔孟学宪先贤

莆田秋芦梅洋江春霖故居第三进“月堂厅”(述志堂)大厅门楹联之一。

江春霖,字仲默,号杏村,晚号梅阳山人,莆田县待贤里人。清咸丰五年()生,光绪十七年()乡试考取举人。光绪二十年进士及第,官历中议大夫、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及翰林院撰文等。光绪二十八年,考选为御史,次年,转江南道监察御史。先后弹劾庆亲王及子尚书载振、摄政王之弟郡王贝勒载洵、载涛、军机大臣袁世凯及其子右参议袁克定等四十多人。年正月初五卒,年六十四岁。

开国将军江文少将

江文(-——),原名陈辉侃,别名江腾芳,湖南省浏阳县人。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处科长,红6军团、湘赣军区无线电中队政治委员,红二方面军通信大队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师司令部无线电队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通信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驻东北办事处处长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通信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兵部副部长,通信兵部副主任、主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兵部主任,总参谋部顾问。是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江波少将

江波(-),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年参加黄安县游击队,次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10师交通队政治指导员,第12师36团营政政治委员,第11师31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师旅教导队政治教导员,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7团营政治教导员。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年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直属政治处总支书记,新4旅供给部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17师供给部政治委员,第6纵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兵团军后勤部政治委员,解放军 通信学校政治委员,军委高级通信学校政治委员,陕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10月10日逝世,终年73岁。

江峰少将

江峰(-2),原名牛永和,河北省围场县人。年参加“一二·九”运动。次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2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总校政治教育干事,第五、第七大队政治教员,抗大第二分校政治主任教员、政治教育科科长、七分校大队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热西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冀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东北民主联军第9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政大学冀察辽军区分校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12兵团兼湖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华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广州军区政治部秘书长、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年逝世,终年仅48岁。

江潮少将

少将江潮(-),河北省定县人。年参加东北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独立旅1团营长、团长,山东军区海陵独立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2师6团参谋长,第四野战军38军司令部参谋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师长,军副参谋长,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炮兵教授会主任、合同战术教研室副主任、训练部副部长,西藏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

年被授予大校军衔,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年8月20日逝世,终年79岁。

江民风少将

江民风(-),山东省龙口市黄县人,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年转入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黄县第二区青年救国会主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游击第1大队分队政治指导员、中队长、副大队长,胶东军区第5支队17团营政治教导员,16团政治处副主任,团副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高落山、昆嵛山、发城、大夼、刘格庄、祁格庄、玩底、墨城、榆山、马石山反“扫荡”等战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警卫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2师34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职,参加了东北三保本溪、四保临江战斗和攻打鞍山、兴城等地的夏、秋、冬攻势作战。在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他率全团官兵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所在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称号。参加了平津战役中的康庄、怀来、张垣等战斗,随先遣师率先进驻北平,后南下参加了衡宝、广西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工程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部工程兵部政治委员、顾问等职,为新时期部队的全面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年被授予大校军衔,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年11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江含章少将

江含章(-——),江西省南丰县人。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师司令部作战科见习参谋,第3支队8团司令部作战参谋,旅团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旅副参谋长, 野战军1军1师参谋长。参加了宜川,扶口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司令部秘书、作战处处长。年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 第12军参谋长。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任武汉军区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部长,武汉军区副参谋长。

年被授予大校军衔,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叁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江拥辉少将

江拥辉(-),江西省瑞金县人。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保卫局科员、第2师4团特派员、师特派干事。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师保卫部巡视员,师旅团营政治干事,营政治教导员,鲁南支队6团副政治委员、教导第5旅13团政治处主任、14团政治委员,滨海军区13团营政治教导员、营长、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师2团团长、副师长、师长,第四野战军38军师师长、军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 副军长、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沈阳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星功勋荣誉章。年2月13日因病在沈阳逝世,终年74岁。

江学彬少将

江学彬(-——),江西省兴国县人。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支部书记。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县独立团战士,红五军团第14师41团司令部见习参谋,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训练队学员,红九军团政治保卫局技术书记,军团直属特派员,国家政治保卫局检查科科员,西北政治保卫局秘书,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机要科科员,援西军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师政治部锄奸科干事,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大队政治指导员,抗大一分校3大队保卫股股长,学员队9营教导员,八路军总部3营教导员、总部良沟(兵工厂)自卫大队政委、晋豫军区中条支队政治部主任、中央学校学员。参加了保卫总部反扫荡广子山保卫战、百团大战、白晋路破击战、甘家脑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满军区第23旅政治部主任、吉黑纵队政治部副主任、抗大吉林分校政治部主任、独立第6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43军师副政治委员,江西南昌军分区政治委员。参加指挥 次解放长春战役、吉长战役,解放吉林太平岭伏击战,辽沈战役、抚顺战役、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南昌军分区政治委员,海军要塞区政治委员、基地政治委员,海军东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国务院水产部政治部主任,中央农林政治部代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海军航空兵政治委员。

年被授予大校军衔,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江鸿海少将

江鸿海(-——),湖北省麻城县人。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4军12师34团连政治指导员、9军25师73团营政治委员,第27师81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师旅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营政治教导员,旅供给部政治委员,旅卫生部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14旅1团政治委员,第14分区16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9纵25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 第46军师政治委员,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新安州联络处主任, 驻新安州口岸办事处主任。回国后,任湖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区顾问。

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江勇为少将

江勇为(-——),江西省莲花县人。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3师70团3连支部书记,红军学校高干队支部书记、教导团俱乐部主任,红军学校宣传科科长,红6军团总务处处长,第50团总支书记,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师旅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南下支队2大队副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旅团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3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3纵政治部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处处长,海军青岛基地政治部副主任,海军学院干部部部长,海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科研部政治委员,国防部7院副政治委员,中共中央监委驻六机部监察组组长,福州军区指挥部副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江腾蛟少将

江腾蛟(-——),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黄安县区儿童团大队长,鄂豫皖苏区陂南县儿童局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五支队15团连政治指导员,新四军第2师5旅13团政治处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4旅政治部主任,辽北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师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防空军政治委员,空军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文化大革命”中积极参与林彪集团篡夺党和国家 权力的阴谋活动。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林彪集团主犯。判处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江燮元少将

江燮元(-),江西省永新县人。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5师师部电话班班长,红1军团第2师2团连副政治指导员。年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四大队营长,八路军师旅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连长,苏鲁豫支队第4大队营长,教导第5旅14团团长,新四军独立旅2团团长,胶东军区第14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4纵队12旅旅长,第12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2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1军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海南军区参谋长兼副军长、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年5月6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75岁。

字辈排行

安徽安庆济阳郡江氏字辈:源道子曰万,金文一学通,应承帮家兴,隆才德业崇,诗礼宗先绪;经伦继祖功,英贤长蔚起,贵显相朝忠,荣华允光裕,时代庆攸同。

山东济阳江氏字辈:“巨孝家声显文思彩梦祥同心培祖德大启尔荣昌”。

山东即墨江氏字辈:“先存敦崇志世守继述功安居学道义仁寿从孝忠”。

山东江氏余庆堂字辈:“友永昌华俊志子廷龙应启世必敦崇高明添锡盛厚贻谋远诗书引泽长敬斯延历代佑德愈遐光正=”。

山东滕州古滕江氏字辈:万德洪(九)严(守)重(弥)(旗)国(甲)龙(乙)丙丁(其)亭(全)克丕(培)兴(环)忠呈(道)(传)文(泽)(桂)法(锡)永(宪)庆(海)恒久印丰远立家继英明元基润绍腾兰普汇国春

湖南湘阴江氏字辈:“万茂乾光耀庆衍福齐增云仍喜日繁忠孝克绳宗达先贤哲盛祥钟人瑞贡湘上夸龙凤俭勤尤迈众”。

湖南安徽江氏字辈:“承先昭世德远代振家声忠正达邦国贤能佐太平”,注:一奕字派原属圣讳今改远字更为稳妥。

江苏靖江江氏字辈:“秉灵景益友支以开洪恋万傅世道端玉成书作贵有能山永绍文跃源国昌学”。

安徽六安江氏字辈:“家学斯之道理德”。

贵州大定府江氏字辈:“世玉永洪兴花开方和莲”。

江氏友善堂一支字辈:“朝志此永子百文东之一□□□□□世守汝嘉猷福庆从天锡忠厚贻谋远诗书永泽长以斯绵历代”。

家谱文献

浙江常山定阳江氏宗谱,(民国)郑绶章纂修,民国九年(公元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 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五里乡浦口村。

浙江常山定阳江氏宗谱四卷,(民国)曾学礼重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新昌乡达塘村。

浙江常山江氏八派宗谱七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九年(公元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辉埠镇山背村。

安徽黟县济阳江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清)江光裕纂,清道光十九年(公元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存卷首)、安徽省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安庆江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江重智、江锡爵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福潼永定济阳江氏历代宗支总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年)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永定江氏神位世系图。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江氏统会宗谱,(清)江鲤濯等重修,清康熙三十年(公元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管(仅存十一卷)、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仅存一卷)。

江氏宗谱五修家谱三十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清同治七年(公元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定阳江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一年(公元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氏重修支谱十六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年(公元年)循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温馨提示: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如有侵权或有其它问题请您告知我们,会在 时间处理或撤销

—END—

书院信息

含章书院纸质藏书4万余册、电子图书4.8万余册,与四川省图书馆、攀枝花市图书馆、东区图书馆、仁和区图书馆、西区图书馆、攀枝花学院图书馆及攀枝花学院联建,实行图书借阅通借通还。不定期开展阅读分享会、专家讲座、文化沙龙等公益性活动。

联系-

书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longa.com/hlyj/1071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海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