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轨迹:在音乐的探索中不断蜕变
年,王海龙出生在甘肃张掖。父母从商,家境还算富足。从小他对钱没有太多概念,也非古灵精怪、能言善语,反倒是个腼腆内敛的小孩。五年级之前害怕与陌生人接触,甚至有些轻微的口吃。后来偶然间听到披头士的歌,心里一下子炸开了花,对于音乐的欲望汩汩翻涌着,“这也太酷了!我要学琴!我要搞摇滚!”叔叔送给他一把吉他,他抱起来爱不释手,泡在音乐的日子里,他从胆怯的泥潭中将自己连根拔起,一步步完成脱胎换骨的蜕变。大学时期,一个人弹琴似乎不太过瘾,组乐队的心情愈发迫切。新生军训开营仪式上,他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表达了这个想法,并很快寻到了合适人选,他的第一支乐队——逃荒者,破壳而出。之后,他顺利当选为音乐社社长,并举办了天津海河高校音乐节、慈善音乐晚会、小型乐器展等活动。循着梦想的轨迹,年少的他浸淫在成功的喜悦,更怀抱着对远方的憧憬和想往。大二那年的一次事故,让他历经了那个年岁本不该承受的事。家里公司遭遇火灾,他整个人陷入低迷,变得沉默寡言起来。成长似在那一瞬里,悄无声息地钻进身体、大脑,生根抽芽。从那天起,他不再伸手向家里讨要生活费,肩头的负重让他倏地感知一个男人的责任,也开始对未来做更深邃的考量。天津市互联网+创业大赛,对于他而言,是一个契机也如一根救命稻草,他报名参赛并出乎意料地拿到第二名的好成绩。学校阔绰地给他一间房子作为奖励,他借了块钱当做启动资金,开设了“天津墨锦琴行”。面对第一次创业,他拼力想闯出一番名堂,却发现只是一身蛮力,资金短缺,经验匮乏,事情落得个无疾而终。毕业后,他并未放下创业的念头,遵循着热爱音乐的本心,和朋友一起创建了服务于音乐人的平台——吉他社网站。这一次,他汲取过往的失败教训,凭借商科出身的优势,在管理运营上下功夫,竟让名不见经传的平台突破了w+的注册用户量。通过统计分析,他察觉到贝斯板块的活跃度较低,又放眼至整个圈子的维度,发现缺少专门服务于贝斯手的平台,于是建立了“贝斯乌托邦”,之后陆续衍生出“乐队乌托邦”“乌托邦音乐公社”等平台。从起初一度想要放弃,到拨开云雾穿透光影,他坚持下来并找寻到了事情的意义。第四音区:神秘的、有无限可能的乌托邦
“学艺期,追梦期,沉淀期,爆发期”,这是王海龙划分出的四个阶段。之前,他不停地在学习、寻找、犯错、积淀,而“第四音区”是他累聚能量过后给自己的一个交代。“人生总是奇妙的,一旦你努力去做一件事,如果结果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那么老天一定会给你一个更好的结果。”这句话恰好为王海龙的付出与收获做了一次美妙的评论。那么令人寻味的是,第四音区到底是什么?“多个自媒体账号会疏于管理,造成粉丝分流、业务混乱,我索性将这些垂直内容集成为一个频道,这便是第四音区。音乐中按照音高和音色特点划分出若干部分,一般分为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而我恰恰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打造第四个音区,它就像是一个神秘的、有无限可能的乌托邦。”在表述想法时,他整个人显得兴奋而自信,连声音的起伏都透着认真的劲头。演出策划、音乐宣发、经纪洽谈、社群建设……他总是亲力亲为且乐在其中,因为这样一项事业,集聚一批钟情音乐的粉丝,是特别幸运且幸福的事情。王海龙观察到,目前国内自媒体的发展态势逐渐由图文过渡为短视频形式,他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