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白癜风复发 http://m.39.net/pf/a_4793178.html年春节,冠状病毒疫情严重。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在早上十点钟,视频通话连线李大龙成功,他正端坐在家中的钢琴前,一遍一遍地排演由文化馆史克己老师作词、他本人作曲、向抗疫前线医护工作者致敬的歌曲。我听他柔情地唱到“我真的很心痛,当你剪下长发,告别爱人,向着瘟疫逆行”,我被瞬间感动了。如果没有满腔的赤诚,歌曲不可能唱到如此入木三分。在我印象中,李大龙是喜欢繁华和热闹的人,他是繁花,亦是少年,他是高阳县一道绚丽的风景,说“高阳何人不识君”并不夸张。毕竟李大龙曾经登临河北电视台,一曲惊燕赵;也曾经为央视星光大道做星探,一时叱咤风云。我只是没有想到,这个生长得极为“茁壮”、高大威猛的男人,居然还能如此深情。他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我想。每次见李大龙,都会第一时间捕获他的笑容。因了他的鼻直口方,这笑容的感染力便格外强烈。无论他是春风满面的主持婚礼,还是大汗淋漓地布置舞台,还是非常狼狈的钻进汽车底下、修理不肯听话的汽车零件,他的笑容是一贯的明目张胆,气势汹涌,却给人一种不容置疑的信任感。但我还真的见过他严肃的时候。年高阳县青年歌手大奖赛,作为五大评委之一的李大龙一丝不苟,对参赛学员耳提面命。他的措辞庄重谨慎,他的口气字字铿锵,他的表情面沉如水,但是经他点播的参赛选手却个个眉开眼笑,就像得到了莫大机缘。直播间里更是呼声如潮,个个欢迎李大龙老师继续点评。那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感受到李大龙在高阳受欢迎的程度,竟然是这么的令人咋舌。入世修行能够达到大龙这种程度,也足以自傲了吧?张灯烟火,庙会集市,宾馆礼堂,红事白事,街头巷尾。。。。这世间,百人百姓,千口千味,他却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他的主持风格,明朗欢快;他的演唱功力,浩瀚苍远;他的为人脾性,海纳百川;他的一生所学,驳杂多面。然而我这样夸赞他的时候,李大龙神色却是忽然一暗。他说:哥,所有的柳暗花明,都要经过不知多少岁月的山重水复。我的故事,你想不想听?当然。为什么不呢?众所周知,我就是一个最喜欢听故事的人。他出了一口长气,身子回缩,换了一个比较舒服的姿势,这才缓缓开口道:“那我们就从我父亲为我缝制的布口袋说起吧。”那一年,京南大雪,年仅十八岁的李大龙接到了北京大兴歌舞团的试用通知。一向从来不管大龙兴趣爱好的父亲,得知大龙下定决心想去北京发展之后,开始亲手一针一针得为大龙缝制一个放置衣物、杂物的布口袋。是那种在袋口安置松紧带、能够自由伸缩的布口袋,父亲缝得很慢很认真,大龙在一旁等得很是辛苦。但是等着等着,他忽然明白了父亲的心。“可能从那一刻起,我就坚定了我投身音乐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吧。”李大龙一脸平静地对我说到。如果说上中学时,崔凤格老师(崔风格,高阳人,音乐教师。如今被聘为延福屯音乐会声乐老师。李大龙当时的音乐老师。)带着李大龙开启了他的音乐兴趣之路,十六岁加入高阳文化馆为李大龙打开了音乐、戏曲世界更多的风景,那北京大兴的一段行程,就是把李大龙带到了真正的海洋深处。而父亲带着老花镜为他一针一针缝制布口袋的画面,也从此被他定格,放入记忆深处珍藏,令他再无后退之心,心无旁骛,一路勇敢前行。但是北京大兴歌舞团的饭并不好吃。首先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正规的歌舞团,想要在这里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你具备过硬、扎实的功力、功夫。尽管当时的李大龙已经有不少登台表演的经验,但那时的舞台哪能和现在舞台相提并论?那是在蠡县庞各庄白事上的大院子里,是在蠡县荆丘村的大广场上,是在高阳南大街的某处街角;这是在大兴县的大型剧场里,是在人山人海的大兴西瓜节上,和他同台演出的是邰正宵、思浓思雨、谷文月、侯跃文、石富宽等当时的知名歌手或者戏曲名家、艺术家,而对初到大兴人生地不熟、尚有两个月试用期的李大龙来说,这压力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大。然而,他都挺过来了。试用期顺利通过之后,李大龙掌握时代脉搏,努力学习当时的流行与音乐,第一年凭借一首“众人划桨开大船”获得北京市乡村歌手大奖赛的优秀奖,第二年便凭借歌曲“晚秋”轻轻摘取大兴县歌手大奖赛的桂冠。而如饥似渴的他,犹不知足,很快就铆足气力,向他最喜欢的电声乐器发起了迅猛的进攻。按照李大龙的话来说,北京大兴是他真正开始接受音乐艺术的时候。在这里他知道了什么叫功放,什么叫音响,什么叫电贝斯,什么叫电吉他,什么又叫贝斯效果器和吉他效果器。在他近乎自虐的刻苦学习下,他的手指磨烂了结疤再磨烂,再结疤,直到他的手指和掌心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他也如愿以偿的成为了贝斯手、架子鼓手、电子琴手、吉他手,而就在这个时候,他在大兴意外地见到了远道而来的父亲和母亲。父亲和母亲念儿心切,他们的意思是想让大龙回高阳发展。母亲的意识是,只要你是金子,到哪里不发光?高阳文化馆也成立了歌舞团,离家近不说,未必就比大兴差了多少。就这样,在父亲母亲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李大龙离开了大兴,加入到高阳文化馆。这一回来,这一加入,就是二十多年的时光,倏忽间,白驹过隙,我们的李大龙也已经是四十多的人了。高阳文化馆是高阳县非常神奇的一个单位部门。这里面的人并不多,工资也不高()但是却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做出许多大事。比如一台声势浩大的晚会,比如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文化活动,比如一次面面俱到的布场。上得了台面,也经得起考验,原因就是这馆子里,遍布能人。王会臣馆长大智若愚,既是为人师者,更是众人相交知己。在他的率领下,文化馆的老师们安贫乐道,日子过得虽然艰苦,但是却有许多乐趣,盈盈于岁月之间。李大龙就是能人中的一个。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前脚带着孩子在保定全国少儿搜星比赛中获得金奖,后脚就出现在寒风凛冽中的高阳某个村落,带着团队下乡慰问演出。沉重的音箱,复杂的舞台设备,多少时日的枯燥,多少时候的孤独,付诸流水,却化作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而最最难得的是,看透了繁华靡丽,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表里澄澈,保持着自己的灵台清明。这殊为不易。终为水云心,不负痴乐魂。这依然是李大龙十六岁一脚踏入的文化馆,尽管他四十多位师兄弟已经四散天涯。虽然教授他打大锣的郭宁老师依然风华正茂,教授他舞蹈的韩梅老师依然美丽如初,可是再没有人陪着他步行二十华里去莘桥大桥底下玩耍,没有人和他一起偷窃史克己老师的方便面,也再没有人陪着他每天早晨爬起来、就跑到高阳体育馆的杨树林里练嗓子。
时光荏苒,情怀依旧。二师兄如今更像真正的二师兄了,师弟师妹们当年一语成谶。他提及这些兄弟姐妹来,依然情深似海。李大龙还是李大龙,还是一树繁花一样的热闹,还是一如少年时-----在最深的红尘里守着自己,守住最初的萌动和欣喜。
世事纷繁。李大龙,李海龙,遨游海世界里的龙,他的岁月不曾荒凉,他的生命依然鲜活,他依然是高阳那条活力四射的龙
------无论这世界如何变迁。
卷小耳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longa.com/hlyj/12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