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今我国存在最短的佛经不是《心经》,而是《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这部经,这部经书是世尊为海底龙王讲法时所说,全经共7字,可以说是非常的短了,而其中的16字真言更是精髓中的精髓,直接阐述了佛法的核心内容,对后世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这部经书既然是说给海底龙王的,那么整体的背景便是大海,这也使得其中的意义变得更加深刻,这部经书与《佛说圣法印经》中提到的“三法印”完全不同,它提出“一切皆苦”的概念,后来,这种理念也被称作“第四法印”,龙王只是佛法化度的对象,而其真实意义是表达众生想要获得解脱的强烈诉求和渴望。
当世尊来到龙宫向龙王宣讲佛法时,龙王向世尊发问,有没有一种通过简单的修持就可以获得福德巨大的法门,世尊便向龙王介绍了四殊胜法这一修持,并指出修行这四法,便等同于背诵上万字的经文,并获得巨大功德。
当时在场的众佛僧听完此四句法经之后,纷纷展露欣喜的表情,并表示愿意信奉、受持、奉行这部经书中的教诲。
这四句殊胜法便是“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和“寂灭为乐”,这16个字,也成为了《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的核心要义,充分诠释了佛法的核心内容,这16字箴言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经中所谓“诸行无常”,便是指世间的一切其实都不是永恒的,不管是人、物、事,都是在变化着的,所谓的“永恒”其实只是人主观意识上的感觉而已,物是人非是世间常态,时间会将一切吞噬,即使有再好的手段来保存一部分记忆,也会在时间长河中凐灭,这就是“诸行无常”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经中所谓“一切皆苦”,是指佛法认为人生的主旋律就是“受苦”,但也承认世间存在“受乐”,乐只是体现在对苦的解脱,人生来就是为了“受”苦,佛法还将“受”的类型分为三类,即“受苦”、“受乐”、“不受苦不受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佛法对于乐的看法还是倾向于作为“苦”的转化。
经中所谓“诸法无我”是佛要告诉每一个人,其实“我”并不存在,这些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想法,世人往往执着于“我”,佛引导人们去观“无我”的境地,从而来破除“有我”的境地,让人们知道“我”其实并不存在,是“诸法无我”的核心要义。
经中所谓“寂灭为乐”亦即涅槃,佛认为法皆具生灭相,在涅槃中就不存在烦恼一说,痛苦、快乐、生死轮回皆不存在,只剩下清净,以清净为乐,以无为涅槃为乐。
此经诠释了佛法的核心要义,是难得的佳作,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更是让人受用终生,为迷途之人指点迷津,具备一定的人生指导意义,如果能够悉心诵读佛法,领悟其中奥义,必定会为生活带来新的希望,对人生也会有更加通透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更好地去生活,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顺利。
很多人觉得诵读佛法完全无必要,认为这些只是封建迷信的产物,其实不然,现存的种种佛经都是经过前人悉心整理的集大成之作,收录了拥有大智慧的佛僧箴言,这些道理对于后世仍然适用,一本书之所以被称为“经”,是因为这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华,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人生”教材。
--为您推荐--佛说佛教:别小看这些“小事”,也能积阴德,要尽量多做!
佛学经典念“观音菩萨”名号时,牢记这两点,功德更圆满!
菩萨老僧说:做好这件“小事”等同供佛,功德自然无量
免费结缘: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图文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