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4月12日电(记者冯源)在当下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考古遗产?一场“创享过去的未来:变革中的考古遗产保护利用”主题论坛12日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国际研学中心举行,来自我国考古遗产领域的多位知名学者及多家考古遗址类世界遗产地的保护管理机构的代表济济一堂,分享世界遗产语境中的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的理念与实践,探讨变革中的考古遗产韧性能力建设。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发表演讲论坛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与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也是年国际古迹遗址日(年4月18日)中国系列主题活动的首场活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表示,古遗址公园以文化遗址为中心,是记录人类记忆的场所。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公园,有强烈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及政治意义。考古遗址的独特性质和价值,需要我们以考古研究为基础,将遗址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放在第一位,把握好每一处遗址公园的定位,避免片面强调一般性“公园”的休闲、休憩或娱乐等功能。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将持续支持相关遗产地发展,推动考古遗产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努力让考古遗产活起来。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发表演讲以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为代表,浙江文物部门近年来加强了对省内考古遗址的保护利用实践,和以多层级考古遗址公园为支撑的考古遗产保护利用。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说,浙江正在建设文博强省,将更加凸显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的地位,进一步擦亮“文明之源耀浙江”的品牌。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姝则具体介绍了良渚古城遗址在世界遗产能力建设方面的构想与成效。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姝发表演讲在论坛环节,来自良渚博物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云冈研究院、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长城保护研究中心的知名专家,围绕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的制度、理念与方法分享了各自观点与研究成果,并结合各自研究方向讨论了中国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问题与趋势前景。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安阳殷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锡林郭勒盟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管理中心等机构的代表则介绍了相关遗产地近年来的保护利用实践,特别是考古成果在遗产地发展中的创新转化。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从城市遗址到陵寝墓葬,从跨国线路到遗产运河,从单体遗产到系列遗产,这些我国重要的考古遗产在世界遗产的舞台上共同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专家代表提议推动成立中国古迹遗址协会考古遗产管理专业委员会。此举旨在进一步凝聚行业共识,促进考古遗产保护管理前沿探索,特别是密切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考古遗产管理科学委员会的联系,拓宽考古遗产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彰显中国考古遗产品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照片由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提供)来源:新华社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longa.com/hlzz/1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