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果然很有料》-三百五十二
经过半年多调兵、准备,征讨播州的军队集结完毕,数量高达24万,可以说是相当看得起杨应龙了。那么杨土司有多少兵力呢?
决裂以来,杨应龙知道早晚会等来那一棒,这几年里他没闲着,不断在贵州、四川等处主动出击,到处强拉壮丁,也凑起了一支号称十万的军队。
可是十万和二十四万,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更别说,杨应龙的部队大多是乌合之众,中央派来的是半个大明的精锐。
万历二十八年二月十二日,李化龙在重庆誓师,兵分八路,每路各三万人,刻期出发,目标是杀到杨应龙的老巢海龙屯会师,一举荡平杨氏。
杨应龙听说朝廷居然调来24万大军讨伐自己,很是慌张。他一面收缩防线,一面加紧整备老巢海龙屯的工事,打算严防死守,耗死中央。
虽说这个方案到头来还是死路一条,可在当时来看,算是杨应龙垂死挣扎的最佳方案。他的谋士孙时泰却不这么认为,孙时泰进言道:我们不能轻易调回军队,这么办,会让将领们觉得您认怂了,只会加速士兵的逃亡。为今之计,上策是聚拢精锐,寻找明军主力进行决战,只要打垮他们,其余敌军不足为惧。
杨应龙想了想,觉得有点道理,便问道:依你之见,应该挑谁打呢?
孙时泰胸有成竹地回答:各路明军最勇者,无过刘綎。只要击败刘綎,他军自溃。
杨应龙点点头:那就这样办!
三月初一,杨应龙之子杨朝栋带着老爸的两万精锐,兵分三路,气势汹汹扑向播州以北,那里正是刘綎进军的方向綦江(今重庆市綦江区)。
隔天,杨应龙就收到了快马传回的战报,杨大公子三路皆败,折损人马大半。
杨应龙暴怒:刘綎呢?刘綎损失如何?人现在何处?
传令兵吞吞吐吐:刘綎那路似乎没受多大损失,他正加速往播州杀来…
杨应龙呆若木鸡:怎么会这样…
杨应龙还不知道,他无比重视的这场阻击战,在后来的官方史料中只有轻描淡写十七个字:杨应龙子朝栋等分三道拒我,刘綎击走之。
其他就没了。
没了的意思是细节根本不值得记录,仿佛刘綎只是赶走了几只苍蝇。
就是这么尴尬,毕竟以刘綎的生猛,打个名不见经传的杨朝栋,实在不算多大点事。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