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肇庆的李叔(化姓)今年62岁,别看他年纪不算大,却被帕金森病折磨了20余年。起初只是走路慢了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痛苦在不断地加剧:肢体震颤、失眠、流涎、不愿与人接触……
大概在年,李叔因为肢体颤抖,连拿筷子吃饭这样的动作都难以做到,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经过调整用药治疗,症状勉强得到控制。
年前后,除了肢体颤抖,李叔的动作也愈发迟缓,如高龄老人,走路经常摔跤。此外,影响李叔正常生活的症状越来越多,失眠、流涎、便秘、排尿困难、肢体乏力……随着这一系列的症状的出现,家人发现李叔变得闷闷不乐,不愿与人接触、交流。虽然一直在服药治疗,但药效维持的时间越来越短。看着李叔症状不断加重,全家都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
3月初,家人陪同李叔医院神经内六科主任胡运新。李叔的妻子刘姨回忆,李叔在40岁左右就开始出现肢体震颤、行走缓慢等症状。据刘姨描述,当时李叔走路就比一般人慢,有时候起身都比较费劲。但是对正常生活影响不算大,便没有治疗。
“这些都是帕金森的早期症状。”胡运新为患者进行了仔细检查,同时发现家属描述的患者经常“闷闷不乐”,其实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面具脸”,也就是面部表情减少、呆滞、木讷,笑容逐渐消失。
结合病史和检查资料,胡运新认为患者符合帕金森病的诊断。“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患者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虽不致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发现帕金森病的明确病因,所以当前所有的治疗手段都是控制症状。主要使用药物来控制。”胡运新解释道。
由于患者是多年帕金森病,而且之前接受过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而今药效不明显。胡运新在科内多次开展讨论,最终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李叔的症状有所好转。
胡运新
神经内六科主任
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越高。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平常所见的手抖、手部呈现搓丸式动作等;肌肉僵直,肢体和躯体失去柔软性、有僵硬感,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困难;再者就是运动迟缓,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慢,甚至无法完成;除此之外,字越写越小的“小写症”、“面具脸”也是其主要症状表现之一。
帕金森症已经开始逐步年轻化。胡运新提醒,中老年人一旦出现以上症状要警惕,应当及时就医。
专家简介
胡运新
医院神经内六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学组组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眩晕学组秘书、广东省基层医药学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MDT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帕金森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专科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神经修复学会精准治疗分会委员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从事神经科临床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神经科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治疗,擅长记忆障碍、痴呆、眩晕、脑血管病、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头痛、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管理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参研多项省级临床科研课题,《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第一版副主编,发表脑血管病、痴呆等疾病学术论文多篇。
专业特长:1.记忆障碍、老年性痴呆、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帕金森病合并痴呆等认知障碍性疾病的预防、评估和诊治。2.各种头晕伴或不伴耳鸣、听力下降、复视、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等的病因诊断,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的诊治。3.急性脑梗塞和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恢复期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的管理和脑梗塞的2级预防。4.老年患者的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的诊断和治疗。5.各种原发性头痛急性期、慢性发作的诊治和预防。
医院简介
医院
医院、事业单位
医院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三医院
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直医保、省直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内异地就医直报定点医疗机构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办院思路:技术建院、质量建院、创新建院
核心价值观:更专业、更有效、更经济
医院愿景:为大众带来健康与希望!
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longa.com/hlzz/11409.html